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20章 安排,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來,明朝的軍隊尤其是衛所兵,國家幾乎不會撥下多少軍費。一來,朝廷也不糊塗,這些衛所兵實在太爛,幾乎等同於普通農夫,與其將有限的軍費花在他們身上,還不如充實邊軍。

其次,衛所軍之設始於洪武年間。明朝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老百姓被分為民戶商戶軍戶匠戶,終身不變,且子子孫孫也要幹同一件營生。也就是說,匠人的子孫以後也是匠人,軍戶的子孫世世代代也只能去當兵。

有明兩百年以來,軍戶繁衍壯大,已不知道有多少人,衛所裡的那點土地根本就養活不了這麼多人。

於是,便有衛所軍操持航運業,甚至幹走私行當。因為他們是軍隊,地方上也不方便查緝收稅。對於衛所搞的這些名堂,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孫元所知,大河衛那群軍官一個比一個貪婪,想來那兩艘海船和水軍就是為了走私而設的。

孫元本是揚州府本地人,對於地方上的情形自然一清二楚。他以前已經想得明白,揚州鎮位於江南富庶地區,正是明朝統治的核心區域。那地方的土地六成以上都被大官僚大地主兼併,至於鹽業漕運,也被他們所把持。自己現在雖然是一方小軍閥,可自然敢貿然涉足鹽漕兩個領域,必然引起他們極大的反彈。鹽漕兩個極來錢的行當誰後面沒佔著幾個朝廷大姥,實話說,就算孫元現在名滿天下,可在大人物眼睛裡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與其將精力耗費在這上面,還不如想其他出路。

海運是一條好思路,自從明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之後,只要你有害船,在大洋跑上一趟,轉手就是十倍之利。

明朝的絲綢瓷器在海外可搶收手得很,只需朝日本跑上一跑,什麼樣的錢賺不回來。

鄭成功一家,不就是先當海盜,然後靠控制閩浙海貿起家的嗎?

如果能夠組建一隻海軍,將海貿做到鄭家的規模,要養活一個軍鎮,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這也是孫元當初選擇揚州開牙建府的原因,那是因為這裡靠海,卻不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揚州人。

在得到朝廷的任命之後,他已經命令寧鄉軍五千士卒準備行裝,開始陸續南下。未來,他打算以崇明沙所為自己的大本營,好好休養生息。這個時代的崇明島比起現代社會,小了一圈,只有三分之一大小,還分成四座島嶼。分別是平洋沙長沙三沙和南沙。

“原來大河衛當年也想過幹海貿啊,好極了,好極了!”孫元面帶喜色。

“雖然我朝有寸板得下海的規矩,不過,海貿這事還是有許多人乾的。比如老夫就知道天津衛和山東那邊就有不少商戶在跑從山東到倭奴那條海線,只不過,這些海商都是有背景的,民不舉官不究。而且,我大明又不設水師,那些海商的船隻既大且快,官就算有心緝拿,也追只不上。”劉宇亮嘆息一聲:“不過,太初你真想做海貿,須瞞著朝廷。還有,那兩艘海船老夫剛才所說,已停駛了這麼多年,現在是什麼模樣,誰也弄不清楚。”

聽他這麼一說,孫元心中一涼。是啊,海船每過一年都要上幹船塢維修一次。現在都停了這麼多年,說不定早已經被海水腐蝕成一堆爛木頭了。

而且,海船造價極高,可不是短期內就能製造出來的。

劉宇亮:“另外,當年大河衛的水軍也不知道是否還在,說不定早已經解散了。”

“哎,那就沒法子了,一切等回揚州再說吧!”

老劉頭這麼一說,孫元更是喪氣。想了想,感覺畢竟京城距離揚州有萬里之遙遠,自己以前雖然做過大河衛的千戶軍官,可一直被邊沿化,對於都指揮司中的情形兩眼一抹黑。現在和劉閣老紙上談兵也沒有任何意義,一切等回到老家再說。

天無絕人之路,就算沒有海船,難道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