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40章 談妥生意,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到這裡,孫元突然勤奮起來,每日卯時就起床,主動地叫醒睡眼惺忪的冒成等人頂風冒雪去戶部鳳陽官署問事。
不出意料,自然是吃了閉門羹。
孫元也不著急,就站在大門口等著。等到日上三杆,還不回船,就在城中亂逛。要麼問問米價,要麼問問市場行情,一副南方商賈模樣。
要逛到天黑才回去,每日的腳程加起來超過二十里路。
這年的大年三十夜他也是和民夫們在糧船上過的,眼見著已經在鳳陽呆了十日,時間已經到了崇禎八年正月初五。離張獻忠高迎祥入鳳陽只剩十天。
冒成三人成天跟在他身後,直走得筋骨酥軟。又發現姓孫的小子每日在各家店鋪裡進進出出,也不買東西,只問價格,天一黑就準時回船倒頭便睡,心中逐漸地就失去了警惕。
這三人在如皋城中本就是懶散慣了的人,又想到孫元的路引就揣在冒成懷裡,也不怕他逃跑,接下來也懶得在跟蹤孫元,自去吃酒遊了。好不容易來中都一趟,怎麼著也得好好玩玩。
見擺脫了三條尾巴,孫元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其實,這一陣子他也不是沒有收穫,不但將鳳陽城中的個大米鋪看了個遍,也初步掌握了當地的米價。
說起來,鳳陽因為是明朝的中都,又居於淮河邊上,有水運便利,聯絡東南和北面的河南,加上這裡又有那麼多守陵軍衛和各大衙門,城市非常繁榮。
正月十五那天,農民軍進攻鳳陽,除了要來掘朱家的龍脈,造成極大的政治影響之外,未必沒有取城中物質補給的想法。
要知道如今的河南仗打得正熱鬧,已是糜爛一片,農民軍人又多,就地補給異常困難。
繁華的都市因為物資流通順暢,按說物價都不貴。但鳳陽卻是個例外,因為河南那邊已經徹底爛掉,一應物資都要由於徐州和鳳陽這兩條線補給,作為一箇中轉站,這裡的物價想不蹭蹭往上衝都難。
而且,鳳陽又處於黃泛區,出了城,滿眼都是一片黃沙和鹽鹼地,貧困得令人髮指。
據史料記載,崇禎四年十一月,南京禮部侍郎錢士升在祭祀鳳陽皇陵之後曾給朝廷上書稟告當地的蕭條景象:“鳳陽號稱帝鄉,但一入其境,只見土地多荒,廬舍寥落,一望蕭然。究其原因,是因為鳳陽土地多貧瘠,在江北屬下下之郡。一遇災荒,百姓往往向外逃荒。而走掉的那部分百姓的賦稅就須讓流在本地的人承擔。如此惡性迴圈,結果自然是戶口越來越少,荒地越來越多……”
崇禎四年天下還算安穩,鳳陽就已經是那般模樣,更別說現在。從崇禎初年到現在,淮河已經氾濫過好幾次,加上河南又受了兵災,大量人口流入城中討生活,也進一步推高了當地的生活成本。
就孫元所調查得知,鳳陽的米價比起如皋,卻是要貴上五成。
瞭解到這一點,孫元心中暗自歡喜,叫了一聲:這次來鳳陽真是值了,真可謂是足夠的風險才能帶來足夠的利潤。只要將手頭的秋糧丟擲去,這一百多民夫和船伕的運費都賺回來了!
既然這三個鳥人不在跟來,正好去找個米鋪將生意談好,等到正月十五那天,就將糧食買出,揣了錢自回如皋生髮。
至於將秋糧賣給誰,這其中還有許多講究。首先,米鋪的規模不能太小,太小,一時間也拿不出那麼多現金來,吃不了這麼多貨。其次,最好能夠有點官方背景,也只有在官府有人的,他們才敢明目張膽的收購秋糧。
透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和市場調研,孫元已經選定了目標,就是鼓樓街一家叫管家商號的米行。
鼓樓管家商號位於離碼頭不遠的內河,到時候裝卸糧食也方便。
這家米鋪的生意做得頗大,規模在城中也算是能夠排進前十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