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02章 騎兵決戰,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滁水上游,李自成站在小山岡上,活動著已經被風吹得麻木的手掌。
那是一雙怎麼樣的手,上面全是厚實的老繭,已經被寒冷的西北風吹得皸裂,上面縱橫交錯,全是細密的血口。微一舒張,就有隱隱刺疼傳來。
不過,這感覺讓他心中微微欣喜,疼就好,疼說明手還沒有僵硬,還能牽得了馬韁,握得了刀。
身後是一片小樹林,大冷的天,樹葉依舊綠著,又經過了幾天雨,油油地叫人看了心中喜歡。
這南方的樹真好啊,再冷的天也不會掉樹葉,不像陝西,一入冬,滿目土黃,看得人眼睛乾澀。
這片樹林,正適合騎兵埋伏。
樹林中,所有的戰馬都上了轡頭,臥在地上。
兩千騎兵脫下大氅蓋在戰馬身上,給這些大畜生保暖。
這兩千騎兵都是軍中最精銳計程車卒,不少人都是投降的山陝邊軍,戰鬥經驗豐富。即便是農民軍出身的騎士,誰不是在屍山血海中活下來的勇士。
這可是我闖營的精華,乃是高闖王這些年一點一點積攢起來最珍貴的家當。他有一句話說得好“我闖營如今有眾數萬,在人數最多的時候甚至有十萬之巨,可哪又怎麼樣,遇到官軍還不是一衝就散。不過,就算是將所有的軍隊都打光了,只要有這支騎兵在,依舊是不傷皮毛。”
沒錯,正因為有這支騎兵在,我軍每到危急關頭都能從容突圍轉移。至於步卒,丟了也就丟了,只要根本還在,這天底下到處都是流民,只要扔出去一塊大餅子,又或者將刀一亮,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這次滁州大戰,高闖王還真是下血本了,連這種精銳部隊都捨得拿出來同關寧軍血拼。要知道,人家也是騎兵,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李自成又看了看身邊的田見秀高一功劉芳亮等人,這可都是闖營中首屈一指的驍將,今天,高闖王也都盡數派了過來,可見對這一戰的重視。
決定滁州大戰最後走想的勝負手,其實在這裡。
這個時候,任何儲存實力的想法都是自尋死路。
如今的義軍表面上看起來兵多將廣,其實卻到了生死存亡的要緊關頭。
從去年鳳陽之變到現在,義軍雖然勢力膨脹了許多倍,七家主力也合營在一處。可騰挪的餘地卻小了許多,被壓縮到河南和南京交界的狹小區域。這麼小的地方,根本就沒辦法養活那麼多兵,必須向東,才能以兵就食開啟一條通道。
按照高闖王和八大王的想法,先是取下幾座大城,補充軍資糧秣,然後徐為之圖。可實際上他們卻高估了義軍的攻堅能力,廬州,廬州打不下來;和州,和州也是啃之不動;在江浦更是碰得頭破血流。到如今,也只有拿下滁州這一條路可走了。
只要攻下滁州,就可以此為據點,重走當年朱元璋順勢取南京,進而席捲天下的路子。
但若是再敗,周圍都是敵軍,大包圍之勢已經成。在大明朝的核心統治區域裡,卻是無路可走了。
這人但凡有一腔子熱血,身臨絕境,總會放手一搏,也會有勇士和英雄乘勢而起。這些年,山陝年年大旱,百姓受災極重。可朝廷不但不賑濟,反加倍地橫徵暴斂。不但如此,還裁撤了不少基層組織。
當年的李自成本是一個小小的驛臣,按說也是體制中的任務,每月俸祿雖然不多,可還是能夠勉強餬口的。後來,朝廷為了節省開始,卻將所有驛站一併裁撤了。沒有了飯吃,他自然是要反的。好男兒,有手有腳,怎可平白餓死,那不是笑話嗎?
農民軍起義這麼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親友兄弟死在朝廷的征討大軍刀下,雙方可謂是仇深如海。
此戰,農民軍已經再無退路,若是拿下滁州,或許還有活下去的希望。若敗,只一個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