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75章 江南可種田,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春三月,一連出了十幾天太陽,氣溫驟然升高,身上的襖子都已經脫掉,換成了單衣。

孫元騎著戰馬,慢慢地在官道上走著。眼前全是正在給田地放水的百姓。再過得一陣日子,就該到禾苗育秧的日子,最忙的日子要到了。

一年之際在於春,農時不等人。在已經變得寒冷的明末小冰河期,土地的糧食產量比起以往要低上許多。大家一年的口糧都著落在這一季糧食上,因此,無論是民戶還是軍戶都忙著耕種,絲毫不敢馬虎。

說起明末的小冰河期,在過去的兩個冬季孫元感受尤為強烈。在後世,江南地區一年中也就半個月最冷的日子,但氣溫也不過零度左右。可在這片時空,數九日子,卻是滿天大雪,猶如北方。

因為天氣實在太冷,整個北中國水旱災害不斷,糧食減產,這也是農民軍作亂造反的主要原因。據孫元所知,這個小冰河期還將持續十多年,真到那個時候,這天下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情形?

明清兩朝正是中國人口大膨脹的時代,按照孫元手頭所掌握的不完整的資料來看,自嘉靖年起,中國的人口就超過了一億。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分外突出,一句話,地裡糧食的產量已經跟不上人口的增長,於是大家都開始吃不飽了。到清朝初年,等到紅薯玉米等作物傳入中國,糧食問題才得到緩解。當時,中國人也付出了營養不良的代價。

這十多年正是最為動盪的亂世,普通百姓要想熬過去,卻是分外地艱難。

他莫名其妙地想起後世一部電視連續劇的臺詞:凜冬將至!

想到這一句話,他突然咧嘴忍不住苦笑起來。

孫元回寧鄉已經一個月了,看著眼前忙碌的春耕場景,清流關的雪白血紅,滁州的滿地泥濘和泗州那燃燒的危城回想起來,宛若夢境,是那麼的不真實。

看到孫元好象很高興的樣子,旁邊的郭道理忍不住湊趣道:“將軍這次辦成了這件大事,屬下心中敬佩,為將軍賀。如此,新加入我寧鄉千戶所的一萬多軍戶,來年的口糧算是有著落了。否則,這一萬多人沒吃沒喝,只怕要生出事來。”

還沒等孫元說話,旁邊的管陶就鬱鬱不樂地哼了一聲:“來年,來年,咱們今年就得大把的銀子撒了出去。這次去滁州,繳獲是多,可為了安置這麼多流民,所獲一半卻陪了進去。而且,這一萬多人多是老弱病殘,沒啥使出,這不是做賠本生意嗎?”

確實,現在不過是才開始春耕。接下來要等幾個月,才能看到收成,這一段青黃不接的日子流民們卻需要寧鄉所拿錢貼補。

管老闆是個商人,凡事都喜歡計較得失,看到成天就將白花花的銀子扔出去,心情自然不好,孫元也能理解。

他一笑,說:“管老闆你也太小看農戶的勤勞了,這些人看起來個個都瘦弱不堪,也都是半勞動力。可真讓他們看到能吃飽飯活下去的希望,身上的力氣卻是驚人的。比如一個富裕人家的老人,一過五十,身上就沒有力氣了。可若是普通農民,別說,五十,就算七十歲,也能扛起一兩百斤的擔子健步如飛。八十多歲的老人下地幹活,也常見得很。”

郭道理連連點頭:“將軍說得是,管老闆是在中都那種大地方呆得久了,卻不知道咱們鄉下人家,每天眼一睜就要吃,要想吃,就得幹活,無論男女老幼。管老闆你也別小看這些老弱婦孺,不信你去試試,隨便從地裡挑一個正在幹活的婦人,一隻手就能將你給提起來。”

聽到郭道理這話,管陶哼了一聲。

孫元一笑:“管老闆長於理財,身上的力氣卻是不大的。”

管陶哼了一聲:“孫將軍這次立下如此大功,又有盧督師的提攜,前程光大得緊,說不定此刻朝廷的恩旨就已經到了。依小人看來,將軍這個千戶也當不了幾天,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