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70章 空前大捷,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京,皇城之中,紅磚碧瓦已經被這如火的夕陽染成徹底的紅色。
內閣輔臣,兵部尚書楊嗣昌沐浴在夕陽裡,看著空蕩蕩的內閣,沒有其他閣員戳眼睛,他感覺身體異常通泰。
一年之前,他的父親前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楊鶴去世。當時的楊後嗣昌正在宣府總督兩鎮軍務。按照國朝慣例,他這個做兒子的應該辭去一切官職,回鄉丁憂守孝三年。可是,如今,一道聖旨傳來,不但奪了他的情,反將他提拔到兵部尚書高位上,併入閣做了宰輔。
這突然的變化讓楊嗣昌有些預想不到,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地方入了天子的法眼。可如果是不回鄉守孝,即便是被皇帝奪情,也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若真應命,他楊嗣昌以後還怎麼抬頭見人?
於是,楊嗣昌堅不肯受。
不過,崇禎皇帝也不廢話,直接派天使將他接進北京,一番懇談,楊嗣昌這才知道朝廷這幾年,對內對外用兵都是一塌糊塗,這一切都同庸碌的兵部尚書王家楨有直接關係。在這種形勢下,崇皇帝急於任用新人,改變局面。楊嗣昌在宣大任上幹得不錯,就被天子瞧上了。
這次,崇禎皇帝是決心徹底地解決掉作亂的農民軍。不平定內亂,大明王朝就沒辦法集中所有力量對付北方的強鄰。
天子如此信重,楊後嗣昌自然是感激莫名其妙,如此知遇之恩,自然要殺身以報,至於個人的聲譽,在江山社稷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楊嗣昌便向皇帝和盤托出了自己的宏大計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四正,指的就是陝西河南湖廣江北四個地區。這四個地區,就是明軍剿賊的正面戰場;六隅,則是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這六個地方乃是輔助戰場,由該六地巡撫分防協剿。以這四正六隅形成十面張網之勢,乃是明王朝主動出擊的攻勢計劃。
這個戰略得到了崇禎皇帝極大的讚賞,也準備在接下來的對內作戰中實施。
對於自己的計劃,楊嗣昌有極大的信心。
他覺得,如果實施得力,一年之內,全殲農民軍,應該不在話下。而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文臣,還有什麼比自己的抱負得到實施更要緊?
至於世人的笑話,且由他去。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於是,他一咬牙,就任兵部尚書一職,主持起了朝廷剿滅農民軍的大局。
當然,朝中的官員們對他楊嗣昌嫉妒者有之,鄙夷者有之。雖然他被皇帝奪情,不用回老家丁憂。可百官卻都說他是貪戀權位,是個厚臉皮的小人。
更有人將他比做萬曆年間的張居正。
這些流言自然讓楊嗣昌心中惱怒,感覺在人前有些抬不起頭來。可為了朝廷軍國大事,卻只能咬牙忍受。
內心中,楊嗣昌未必沒有一種悲壯之感。他甚至還想過,等到徹底剿滅亂賊,就功成身退,留給世人一個瀟灑的背影。真到那個時候,天下自然知道我楊嗣昌的高尚情懷,知道我這些年所受的委屈。
這些日子,他在內閣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作為內閣少壯派,別的閣老在他面前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可楊嗣昌卻隱約地感覺到一絲疏遠。無形中,自己已經被他們孤立起來了。
至於其他衙門,和官場上的同僚們,看楊嗣昌的眼神也頗多譏諷和不屑。一個人,為了內閣輔臣一職,不肯丁憂回鄉守制,貪戀權位到這種程度,不是禽獸嗎?
他們的眼神,楊閣老自然是看得明白的,一想到父親在世時的音容笑貌,內心中彷彿有刀子在刮。
可他又能怎麼樣,閣老們資歷比他高,作為一個晚輩,只能咬牙忍受。至於其他官員,難不成還要為這事同他們辯上一辯?
此刻的他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