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127章 移交,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乃是孫元上任後的第一天,首先就是郭道理移交千戶所的各項事務。
首先是印信兵符,接著就是幾大本厚厚的冊子,上面記錄著千戶所的人口土地房屋的數字。
孫元首先翻看的是戶籍黃冊,一看,倒是小小地驚喜了一場。寧鄉千戶所有人口七千六百二十四人,也就是說,他手下每戶有口六人上下。這七千多人中有三千是婦女,剩餘男丁中,扣除老人和孩子,十三歲到五十歲的男人約有兩千一百多人,這口都是他將來可用的兵源。
按照明朝衛所軍隊的編制,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兵數大抵以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一百十二人為百戶所。百戶所有總旗二,各轄五十人,小旗十,各轄十人。
兩千多人,足可以讓兩個千戶所滿編了。
這人力資源,倒很是充分。
不過,又有看所裡耕地的數字,孫元卻大搖其頭。實在是太少了,且都是丘陵山坡旱地。靠這點土地,要想養活這麼多人口,簡直沒有可能,難怪昨天看到的那幾個衛兵窮得跟叫花子一樣。
但轉念一想,這也正常。首先,軍隊所佔的土地本就貧瘠;其次,江南本就富庶,承平多年,人口大量增長,人多地少的矛盾就顯得特別突出。別說是軍所,就算是在地方,也是人稠地狹。還好,江南地區工商業發達,漕運鹽運紡織吸納了大量人口,這才使得社會秩序沒有受到人口膨脹的衝擊。有明一朝,江南一地都沒有出現過大的農民起義。但北方就不行,一旦遇到天,百姓除了逃荒和造反,就再沒有任何活路。
可見,在經濟不發達地區,人口若是太多,並不是一件好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