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144章 紙包彈和燧發槍,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元心中一樂:我當年可是軍史論壇是常客,這紙包彈又如何不知道。

要知道,歐洲在後裝槍還沒有出現雷汞沒有被髮明之前,火槍的射速都極慢了,也很讓人苦惱。為了提高士兵的裝填速度,那個時代的軍事家可謂是將頭皮都抓破,什麼法子都想出來了。

可以說,每個裝填步驟都被他們一一分解過,最後在弄出這麼一個定裝彈的法子來。

嶽路明還在不住地搓手:“這裹紙卷比較麻煩,將軍,能不能派幾個人給我,單憑我一人,怕是忙不過來。也不需要壯丁,婦女心細最好不過。”

正說著話,崔鐵匠就從屋中拿了繪畫工具出來,聽到這話,怒罵一聲:“你他娘屁股癢,還想女人了?”

嶽路明甚懼這個丈人,面一白,將脖子縮了回去。

孫元:“好,到時候從軍戶那邊給你抽幾個老太婆過來。”

崔鐵匠哈哈大笑:“將軍英明。”

嶽路明:“我這就下去琢磨一下,看每份紙卷裝多少藥為好。這藥不能多,多了要炸膛;可若是少了,則射不遠。”

孫元點點頭,實際上,這個年代的明軍火器無論是火銃還是大炮,裝多少藥用多大的彈丸,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全憑使用者自己的經驗。因為,上了戰場之後,手中的火器射程也有遠有近,指揮官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火為好,自然也談不是制定合適的戰術。

嶽路明能夠想到這一點,倒是個不錯的人才。

孫元:“嶽師傅,這事也不用著急,你岳丈製出的這鳥槍還需大改,等定型之後,你再實驗出合適的裝藥量吧。”

說著,就接過紙筆,趴在桌子上畫起圖來。

嶽路明也不急著離開,伸直了脖子在一邊看著。

孫元畢竟是文科生,以前也沒學過繪畫。這張遂石槍的分解圖也畫得歪歪扭扭,不成模樣。好在他當年是個狂熱的軍史發燒友,在論壇上混的時候,你若不背下幾張槍械的尺寸和構造,都不好意思同人打招呼。

因此,這槍的大體結構他是畫得一絲不差,並標註上具體的尺寸。將公制尺寸換成明制尺寸的時候,他還是很費了一番功夫。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總算畫完。

“這是什麼?”崔鐵匠沒看明白,忍不住問。

旁邊的嶽路明卻忍不住道:“將軍這圖,小人好象有些明白。”

崔鐵匠冷哼一聲:“去去去,你就是一個炮仗,明白個雞毛?”

“不是,不是,岳丈,將軍這圖看起來有些像是畢懋康大人的《兵器圖說》裡的鳥槍。這種火銃聽說不懼風雨和下雪天。”

“想起來了,想起來了。”崔鐵匠一拍額頭:“好象是這樣,我以前在南京時看過,當時也不以為然後。不過,現在一琢磨,好象真是這個道理。”

畢懋康,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在工部任過一任官,負責軍械製造。對於火器頗有研究,還寫過一本《兵器圖說》的說。聽崔鐵匠說起這個名字,孫元也猛地回過神來,想起這個畢懋康究竟是誰,此人確實是中國第一個製造出燧發槍的人。

孫元本以為燧發槍是一個劃時代的軍事發明,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不過這樣也好,既然這東西早就被人發明出來,也免得自己多費口舌向崔嶽二人解釋。

崔鐵匠指了指圖樣上槍機鉗口錐頭上的那塊火石,道:“這玩意兒好,同畢大人當初的想法一樣,用打火石引火。如此一來,就沒必要再用引火繩了,就算是下雨天也不怕。而且,這火門上又加了一個蓋子,不用的時候蓋上蓋子,引藥池裡的火藥也不會被雨水淋溼。不過……”

“不過怎麼樣?”孫元見他一臉的猶豫,忍不住問。

崔鐵匠難得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