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72章 大變,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這一片喝彩聲中,傳來兩聲古琴的錚嗡聲。

這琴聲厚重而沉精,自在動容,又闊大平穩,聲音雖然不大,卻如那春日朦朧而看不到邊際的細雨,在清風中飄蕩。

卻有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即便樂聲輕微,卻清晰地傳進每一個人的耳朵裡。

剛才顧橫波的演唱用了箏琵琶笛子,胡琴,雖然層次豐富華麗得令人髮指,可和這簡單而直指人心的古琴比起來,卻失之豔俗。

明朝讀書人,尤其是有了功名的書生,就文化素養而言都非常不錯,如何不識得其中的好處,紛紛閉上嘴朝前方看去。

不知道什麼時候,韶虞人已經坐在前方的琴幾之後,素手輕撫琴絃,或彈或挑或按或揉,將一曲古樂演繹得自在從容。

孫元雖然不懂得古樂,卻也看得眼睛一亮。這才是真正的美人啊,身高一米六十以上,腰細胸大腿長,且是天足,有一種健康的嫵媚。相比起她,顧橫波裹的小腳,平坦的胸脯,男人的裝扮,簡直就是畸形兒。

信顧哥,原地復活,狀態全滿嗎?

這個時代的青樓女子的歌舞伴奏多使用琵琶,稍微有些名頭和身份的,還養有樂師,用的樂器也複雜多樣,一場上規格的表演,用十幾種樂器也不奇怪。

像韶虞人這種只用一樣樂器的卻不多見,而且還用的是古琴。

古琴能做為伴奏樂器嗎?

大家來了精神,同時側耳聆聽。

古琴那渾厚的音樂聲中,韶虞人輕展歌喉。

她身材比顧橫波高,聲線也是異常嘹亮,櫻桃小口一張,當真是穿雲裂石,直衝到雲霄之上:“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沒錯,這正是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中最精彩的幾首之一。寫的是詩人從離開京城時的羈旅鄉思,乃是明清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實際上,明詩發展到崇禎末年之後,可謂是已經暮氣沉沉,鮮有名篇問世。原因很簡單——詩為心聲,有感而發——明末士風頹喪,道德敗壞,士人多醉生夢死,寫的東西,也多是小情小調。這樣的詩詞,自然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知道明朝滅亡,詩人們感受到強烈的亡國之痛之後,才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出現了諸如顧炎武黃梨州吳梅村這樣的大家。這就是所謂的國家不幸,詩家幸。

同先前顧橫波演唱的侯朝宗詩歌中的淫糜寡淡不同,韶虞人所唱這兩句,卻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滿懷離愁正對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

從這兩句詩中,一方面可以看出詩人的滿壞憂傷,看出他在與人分別時的滿心不甘。可在另一方面,離別又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離開了一個小世界,可以回到外面的大好天地中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迴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

無論是格調和意境,都比侯方域剛才那首七夕中偷情男女依依不捨要高上許多。

孫元也是心中一振,定睛看去,就看到楊一鵬的臉色變了,而那侯朝宗竟坐直了身子,一副激動神色。

至於楊澤,先前還繃緊的臉也舒展開了。

“更精彩的在後面兩句。”孫元心中得意:“那才是畫龍點睛的千古佳句啊,這一場,韶虞人贏定了。而做為原作者,我孫元也必將名滿天下。哎,我以後是去做一個大將軍呢,還是做一個大名士,這真是美好的煩惱啊!”

正當韶虞人要接著唱後兩句詩的時候,突然間,“蓬”一聲,一陣巨響從鳳陽城那邊傳來。

這聲音是如此之響,就彷彿有一顆航空炸彈落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