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60章 爛透了計程車人階級,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皋,潁州人。明神宗萬年間,丙戍科進士,授官山東省歷城縣知縣,升任貴州巡撫,兵部右侍郎。歷任本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博,南京工部尚書。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天啟元年晉升張鶴鳴為兵部尚書,督師遼東。
這個時候,遼東建奴勢力已經壯大,年年犯邊,搞得明朝焦頭爛額。對遼東用兵事,已是朝廷第一大事。但此事巡按遼東的經略熊廷弼和巡撫王化貞不和,致使遼東邊事的大壞。
天啟帝沒有法子,只得派張尚書都督師遼東,調停熊王二人。
熊王二人雖說都是文官,又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卻歸屬於不同的政治陣營。熊廷弼是楚黨干將,而王化貞則是東林大姥葉向高的弟子。
楚黨的勢力在江西湖廣,嚴格說來,鳳陽穎州讀書人也屬於楚黨一派。可這個張尚書卻同東林走得很近,是個兩面光的人物。
天啟帝之所以派他去調停兩人的矛盾,大概因為這個緣故。
可惜張尚書一到遼東之後,見東林勢大,立即該換門庭,專一偏袒王化貞。
朝廷在議論經略巡撫二人誰去誰留的時候,張尚書主張撤掉熊,專任王化貞。張鶴鳴的意見,天啟帝同意了。
此議一出,朝廷大譁,老張來這麼一手,算是徹底地叛出了楚黨。
但就在王化貞獨攬遼東軍政大權的時候,後金大軍南襲。這個王巡撫也是乾脆,不放一槍一彈,帶著手下丟掉廣寧,一路南逃,將山海關以北地區都讓給了建奴,大大地給張尚書,給東林黨長了臉。
事後,王化貞本是個死罪。可人家是東林葉黨魁的門生,在同僚們的奔走運籌之下,只在監獄裡關了幾年了事。
黨同伐異乃是東林最擅長的手段,可憐熊廷弼卻被東林推出來背了黑鍋,砍了頭不說,首級還被傳閱九邊。
張尚書自然要受到楚黨的彈劾。這老先生也知道自己罪名實在太重,上疏辭職回家養老去了。
如果這樣也就罷了,張尚書還不至於像如今這般聲名狼籍。
可張尚書卻是個不甘寂寞之人,他捅出了這麼一個簍子,至使熊經略掉了腦袋,楚黨恨他入骨,而東林的力量和資源又都用在力保王化貞一事上,對張尚書也是愛理不理。
張鶴鳴一看走東林的路子行不通,索性就投入了魏忠賢門下,被起復為南京兵部尚書,總督貴州。
張鶴鳴叛投東林已為世人所不齒,現在又做了閹黨,這不是三姓家奴嗎?
潁州士子大多是楚黨門生,一提起張尚書,都是切齒痛恨,深以為恥。
後來,九千歲被殺,張尚書也受到牽連被免了官職,再次回穎州老家養老。聽到這個訊息,鳳陽府人人拍手稱快,甚至還有書生放起了鞭炮。
這次聽李秀才說張鶴鳴全家都死在農民軍手頭,死得還極為悽慘,大家都是一陣歡呼。
有人拍手笑道:“此事大快人心,可見,多行不義必自斃。此賊死,我鳳陽士風為之一振,當浮一大白。”
“對對對,等下小弟做東,大家吃一臺酒,再依此事各自賦詩一首。顧橫波韶虞人的雅集咱們去不了,就自己辦。”
“好,黃兄豪爽,但小弟也得略助一絲綿薄之力。”就有人掏出一錠銀子來,扔到桌上。
大家又是一陣喝彩,不斷有人叫:“我也出些份子。”
“哈哈,哈哈!”
剛才悲天憫地的氣氛已然不見,卻是一片祥和,彷彿那潁州的血並不存在。
甚至還有人叫道:“好,死得好。依我說,賊軍打進穎州,屠我士紳,雖然是一件大大的慘事,可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沒有他們,張賊怎麼受此天譴!”
“對對對,說得好!”
眾人又是激揚大笑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