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21章 入場,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香,就被一陣響亮的噪音驚醒,聽動靜,好象是有人在切著什麼。忙穿好衣裳起來,收拾好文具出去一看,卻看到姐姐正坐在板凳上,用一把小鍘刀在切著中藥材。

他搓了搓朦朧的雙眼笑問:“姐姐,你這是在做什麼呀,你家可不是藥鋪子啊!”

姐姐孫小花額頭上全是亮晶晶的汗水:“給玉壽堂的掌櫃切點飲片,再過一陣子就要入冬。冬至那天吃補藥的人多,他那裡的夥計不夠使。你姐夫就去攬了些活兒過來叫我做。幹上一個月,也能得幾錢銀子貼補家用。”

說著話,就抹了一下額頭:“阿弟你怎麼起這麼早,我去給你做飯。”

孫元一把將姐姐按住:“姐姐你忙著,不用管我。我有些事要上街去,趕時間呢!”

“喂喂……阿弟,吃點吧……”

話音未落,孫元已經開門出去了。

出門之後,孫元不住搖頭。據他所知姐夫為人苛刻小氣,又懶,每天要睡到日上三槓才起床,基本不理事。家中一應大小事都落到姐姐頭上,可以說這個高家都靠姐姐一人。就這樣,他對姐姐還動輒呵斥打罵。

貧賤夫妻百事哀,作為她的孃家人,我得將這個家業撐起來了。

考試地點就設定在縣衙門,距離姐姐家並不遠,走不了十來分鐘就到了地頭。

一看到眼前的場景,孫元就忍不住皺了一下眉頭:實在太多人了,這競爭也實在是激烈,看來,事情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如皋是江南大縣,而江南地區的文教又是當世第一。即便是一場普通縣試,也來了兩百多人。

這兩百多人當中絕大部分都是這一兩年新發蒙的童生,乃是如皋士林的後備役。縣試每三年考兩次,也就是說,每年本縣就要多一百來個讀書人,想想就叫人心中讚歎。

不過,這對孫元並不是什麼好事,自己不過是剛讀了三天書的二把刀,要和這麼多古人競爭,前景不妙啊!

他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還好這麼是如皋,也不過兩百多考生。如果穿越到淳安那種地方,一個縣試五六百人參考也不罕見,那才是真正的地獄模式啊!

知縣周香春帶著一群看起來像是師爺模樣的人坐在衙門前面點名。

排隊等了半天,終於有人叫到孫元的名字:“泉水凼,孫元。”

孫元忙走上前去,一作揖:“見過老父母。”

周象春其實早就認識孫元的了,但依舊威嚴地問了一聲:“誰人給他做的保?”

“是晚生。”杜秀才上前回話。

原來,按照明朝科舉的規矩,所有參考的童子都得由縣學的廩生做保。所以,縣試的時候,所有廩生都得到場做證,並驗明正身。

縣學的廩生也就那麼點人,可以說每個廩生都要替幾十個童子做保。而每個童生都得奉上幾兩銀子的見面禮,也算是廩生們每年約定俗成的一筆重要收入。

孫元再偷偷看了看四周,來的大多是十來歲的少年人,不過,其中還是有不少頭須斑白的老童生。縣試三年兩屆,每年光給廩生們的見面禮,再加上學費什麼的,就是很大開銷。可見讀書是一見大費錢財的事情,不是貧寒人家能夠負擔得起的,上品無寒門的趨勢在明末越發地嚴重起來。

可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話所言不虛。

杜秀才不但沒有收自己的禮物,反回了二兩銀子的禮,相來這個老學究是喜歡自己的字,這才以為自己學問不錯,看好我孫元的前途。

我孫元的國學底子比起古人來還差得遠,字雖然寫得好,表面上看起來像模像樣,其實也就是個紙老虎罷了。

單憑文章,我怕是比不上身邊的童生的,要想在這次考試中獲得不錯的名次,看來得在書法上動動腦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