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14章 圈子決定格局,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此硯的款識。”
見這農家少年動了筆,杜秀才一時好奇,湊過頭去,一看,忍不住抽了一口氣:“好字,好詩。”
“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峽酒一船”,正是曹雪芹硯臺上的所刻詩句,字則是標準的柳公權。
作為一個文科生,這句詩孫元以前在書上讀過。
至於毛筆字,他本來就有這個業餘愛好,從讀初中開始就開始練習,又有名人字帖可以臨摹,十多年下來,雖說在現代人看來也很普通。不過,對於古人來說卻很是了得。
古人的字除了真正的書法大家之外,其實都寫得非常差勁。就孫元所看到的實物而言,像秀才一級的讀書人,也就後世中學生的水準,叉手叉腳,不成字型。
原來,明清時的讀書人因為手頭資訊有限,根本找不到字帖。不像現代人,只要你想,開啟電腦一搜,無論王羲之還是衛夫人,要多少有多少,想學誰就學誰。
而古代的書法家字帖大多藏於世家大族達官貴人府中,一般人根本就無緣得見。
所以,在古代,一個人的字寫得如何,通常和這人的出身和文化程度直接掛鉤。
所謂字如其人,字是一個人無聲的名片。
一看到孫元這一手漂亮的柳體,和雋永的詩句,杜秀才就大吃一驚,這才定睛看去。心中一動:這少年雖然穿得破爛,可手指卻白皙修長,並不像普通農戶那樣生滿了繭子,顯然是沒有幹過農活的。如此看來,這個叫孫元的人雖然家境貧寒,卻也是我名教子弟。我倒是以貌取人了,慚愧,慚愧。
當下再不敢輕視,忙請孫元上座,看了茶,又同他說起話來,想的就是試試孫元的深淺。
讀書人談話自然有一套規則,話中多帶典故和儒家理論。
而孫元前世學的就是這個,也難不倒他。更何況,作為一個現代人,又有許多古人所不具備的見識。
一翻攀談下來,杜秀才大覺驚訝,暗自點頭:“此人談吐不俗,卻是個人才。同他說話,每每有出人意表之言,倒叫人耳目一信”
就一口答應替他作保,然後有起身給他出了保書,笑道:“今日是報名的最後一天,你還是快去縣衙禮房吧,別耽擱了。”
孫元見保書到手,大喜,起身拱手:“倒是勞煩杜先生了。”
就要告辭,杜秀才卻道了一聲“稍待。”
就回裡屋封了一包銀子過來遞給孫元。
其實替人做保是要收錢的,眼前這個孫姓少年家貧,只送了一個硯臺過來。不過,他談吐風雅,而且看得出來他也是走過許多地方,有見識之人,將來說不準是個人物。杜秀才就有心結識孫元,按照士林的規矩回了孫元的禮。
君子有通財之友誼,孫元正窮的沒處著落,也不推辭,索性大方收了。這又讓杜秀才高看了他一眼:此人行止得體從容,不錯,不錯。
出了杜秀才家,蘇木掏出銀子一看,大約重一到二兩。這讓他不覺大吃一驚,這個年頭的讀書人還真是大方啊!
其實想想也正常,在明朝中後期,能夠讀書,並有一定功名之人,誰不是中產階級?在窮人心中的天文數字,對他們來說也不過是日常的禮數。
孫元啞然失笑,別人請人作保要出錢,自己卻反倒小賺了一筆。
他今日進城,想的就是參加三日之後的縣試。
其實他也沒想過在科舉這條路上走下去,首先,以自己的知識水準,要想在科場上獲取功名,至少得讀十年書。問題是,家中窮成這樣,根本就沒有財力供養一個讀書人。而且,自己已經十八歲了,正是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哪裡還靜得下心來揣摩聖人之言。再說,就算自己用心讀書,他也不敢保證自己就能考中舉人。這種投入大,產出小的事情無論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