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6節,梟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為主料,但用硝石煉丹,動不動就會燃爆,古往今來的諸多煉丹士便絞盡腦汁,往裡摻雜其他煉物,以壓制硝石的燃爆性,是為“伏火”。
故而後世人眼裡的火藥,當世人稱為伏火丹——而當世根本就沒有“炮”這個概念,僅有“弩”這個字最合其射擊之形象,新式戰械既然是用伏火丹燃爆來發射鐵彈,取名“伏火弩”倒是順理成章之事——林縛也不便突兀的名之為“火藥”、“火炮”。
因前朝陳國有兩任皇帝皆食丹暴斃,之後繼位的幾位陳朝皇帝,都對煉丹術痛恨入骨,掀起轟轟烈烈的禁丹運動;越高祖立朝,也將煉丹術列為邪術而嚴加禁用。
雖說在三四百年前的煉丹士,就認識到當時他們所煉的伏火硫磺丹、伏火硝丹有燃爆、發煙之效能,但也就止步於此。三四百年來火藥的發展跟應用都沒得到什麼實質性的進步,在經過三四百年的封禁期之後,時人對火藥已經是相當陌生了。
在航船初醒時,林縛甚至也認為這是一個完全沒有火藥的世界。
林縛在江寧發展雜學,從不忌諱異端邪術,宋石憲才將他所收集整理出來的“伏火方”獻上。當世留存的伏火方共計有二十六種,後經試驗,效能與後世火藥相近的伏火丹就有五種之多。
林縛倒是知道木炭、硝石加硫磺是傳統黑火藥的配方,但當世的伏火丹配方以硝石為主倒是不變,輔配物則有硫磺、鈴草、雞血藤等多種,威力大小各有差異,皆有燃爆性。
最終實際採用的伏火方,則是苦膏與硝石、磺硫混合粉劑。
苦膏是一種從悶燒煤的窯底油提煉出來一種淺黃色油膏,因入嘴苦澀,前朝陳時的煉丹士稱之為苦膏。
這種伏火丹在改良之後,爆炸威力比林縛印象裡的黑火藥還要大上許多,也超出林縛對黑火藥的認識範圍。
要不是考慮到炸膛的威脅,這種伏火丹能輕易的將早初的火炮射程提高到四里以上。
到後期,林縛索性將火藥的研製全部交給宋石憲等人負責,他只是給宋石憲他們劃了一個大致明確的發展方向。
有了大致明確的發展方向,又有多年來持續投入的大量資源跟人力不斷改善丹方及配製方法,近兩三年來,淮東的火藥技術就差不多相對成熟了。
雖說火藥能用於炸山開道及炸開城牆,但直接炸城牆時,還是要在敵城下挖洞,才能將大量桶裝的火藥埋進去引爆——不過,若是能在敵城之下直接開挖地洞、地道,那還不如直接挖塌敵城,並沒有使用火藥的必要。
另外,火藥的改良工作雖然還能叫人滿意,不過硝石的來源很是叫人頭痛。
在煉丹術被禁之前,煉丹士所開發的幾處硝洞,都在江西境內的深山之中。陳朝禁丹,這幾處硝洞都叫官府挖塌掩埋。還是在上繞會戰之後,林縛才有機會重新去挖開這些給塌埋的硝洞提煉硝料,才解決硝石來源的問題。
火藥的技術以及硝石來源都不成為問題,火炮的廣泛使用才能成為現實,而火炮的開發,也是由軍械監秘密進行了好幾年。
火炮的製造,實際還是處於傳統匠術的基礎之上。
不過林縛所建立的新學傳承及研究體系,是當世父子、師徒相傳的傳統匠術傳承所無法比擬的。
傳統的匠術傳承,有一個祖師崇拜的問題,限制了傳承者對匠術的改良;父子、師徒相傳,匠術的傳播範圍就十分的有限;再其次,傳統的匠師、匠工,雖然歸為賤戶,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再一個,師徒相傳,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缺陷,故而許多關鍵技術,師傅非要臨死之前不會傳給徒弟,也就經常因為意外,導致很多匠術的失傳——這些都嚴重限制的傳統匠術的發展,一項匠術,也許要經過數代人才有改良和突破的可能。
而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