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3節,梟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八年秋後的河南、關中大旱情況相似,甚至還要更嚴重一些。

元越的崩潰,燕胡南侵只是一個因素,因河南、關中旱災而引起的、歷經數年才平息的中原大亂,則是更主要的因素。

河南、關中大旱,從崇觀八年秋後開始,延續到崇觀九年,差不多也有二十餘縣連續兩季絕收。而當時中州郡司及燕京的財政能力已經給南北兩線的戰事消耗乾淨,又沒有淮東錢莊這樣的機構,為中樞財政提供足夠的彈力,救災不力,使得疫病橫行,餓殍橫野,前後導致近百萬的災民外流。

而災民外流,衝擊周邊府縣,則形成更大規模的流民,最後差不多有兩三百萬流民湧入江淮地區,底下又有劉安兒等野心之徒掀風鼓浪,最終醞釀出席捲中原的淮泗流民軍大亂。

故而在浙西出現一季絕收的大旱情之後,樞密院對待浙西的旱情,也是額外的緊張,先是三番數次的申令兩浙宣撫使司重視災情,最後還派在救災及民眾組織上有豐富經驗的孫敬堂去浙西救災。

林縛對孫敬堂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能叫無組織外流的災民衝擊周邊府縣,再一個不能叫人有人餓死。

孫敬堂的急函,除了對災情做出進一步的調查結論外,也開出一大筆的援災清單來。最根本的一項,就是要從外圍府縣調二百萬石米糧進入浙西,需要中樞為此撥三百萬銀元的救災專款。

換在舊時,三百萬銀元是一個大得叫人咬舌的數目。

兩浙宣撫使司以及按察使司,都在孫敬堂的急函上副署,林縛輕嘆一口氣,說道:“又是三百萬銀元的額外花銷,林夢得大概頭髮又要愁白幾根了……”

“本以為今年不打大仗,能緩一口氣,沒想到節餘下來的財力,又叫浙西大旱消耗乾淨,夢得公的心情自然不可能會好。”宋佳笑道。

“要是僅花三百萬銀元能將浙西的問題解決掉,支度司還是能勉強承擔的,”林縛說道,“不用加稅,也無需向淮東錢莊及殖商銀莊求助;浙西大旱,倒是好些人想看國公府的好戲,怕是要叫他們失望了……”

“上饒府也受涉及,官溪縣應處於旱災中心,但受災恰恰是二十餘縣裡最輕的一個,甚至有餘力向周圍受災縣供糧,看來築壩攔河一事,確實是大有裨益的……”蘇湄看著公函,說道。

官溪縣是上饒會戰的主戰場,為紀念此戰,才更名為官溪縣。

上饒會戰,林縛在杉溪上游,攔河築壩,衝擊奢家在下游所築的防線,開壩洩湖,將杉溪兩岸衝擊得面目全非。

戰後,為補償地方,林縛專門給官溪縣拔出銀款,在杉溪上游修造永備性的攔河大壩。

除了開墾更多的良田外,主要還是用攔河大壩及水庫的形式,以緩解杉溪兩岸澇季過澇而旱災過旱的嚴重問題。

攔河大壩在去年秋後就造成,今年正式啟用蓄水。

雖說浙西涉及到江西部分地區的大旱,從入夏時就顯示出威力來,但攔河大壩還是在旱災之前蓄下一定的水量,而不是叫這些水源白白的流入贛江、再流入鄱陽湖,叫官溪縣這次較為輕鬆的渡過最嚴重時的旱季。

只是其他地方就沒有官溪縣這麼幸運。

造攔河壩,以改水文地理,調節旱澇,僅僅是古代水堰工程裡的一項;歷史要追溯的先秦時期,最著名的莫過於戰國末年的都江堰了。其時川西平原澇時水淹千里,旱時又赤地千里,在都江堰修造這後,才使得川西平原上近三百萬畝沃土,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

浙西雖然處於南方,但澇時過澇、旱時過旱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其好就好在,周圍的浙東、浙北是糧食豐產區,故而每有災情,即使災民外流,浙東、浙北等府縣的承受能力也強,不至於引起大亂。

不過這次的浙西大旱,也是近百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