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8節,梟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秉蒿也不疑他,許周知正回袁州去,督運下一批糧草過來。
************
離開下袁城往西而行,周知正坐車而行,吳敬澤做馬伕,坐在車前駕車,另有四名扈從挎刀騎馬跟在後面隨行保護,都是追隨周知正多正的家僕。
周知正往前挪坐,憂心忡忡的問吳敬澤:“黃秉蒿臨時又增加了一萬兵馬,豫章那邊要是沒有防備,怕是要出問題啊!”
“河中府在汝陽三萬兵馬,叫陳芝虎三千精銳奔襲打潰,何故?”吳敬澤倒沒有太多的擔心,兩軍對壘,影響勝負的因素太多,兵力多寡只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不然的話,劉安兒這些匪首,早就奪了天下,袁州兵馬雖有四萬之眾,但到後期,奢文莊也有限制黃秉蒿之意,袁州軍兵甲都談不上皆全,更何況將無鬥志、兵無士勇,又怎能跟淮東精銳對抗?
周知正是文官,從來都沒有怎麼接觸過軍事,吳敬澤為打消他的疑慮,又解釋道,“黃秉蒿到此時都不敢公開他意投燕虜、出兵新渝替燕虜牽制我淮東兵馬的真實意圖,又如何叫其麾下兵卒有決心與淮東精銳對陣?對豫章那邊來說,這邊出兵多少,都沒有大的問題,最難掌握的還是這邊出兵的時間……”
見吳敬澤有如此信心,周知正稍稍心安,感慨道:“崇國公初起時,在燕南用兵以寡擊眾,於野潰胡馬萬餘,天下畢驚。想來袁州兵馬再多,都難擋淮東精銳,只是這出兵時間不好把握。黃秉蒿在豫章也有眼線,豫章行動太早,必會引起警覺,引蛇之策難成;然而下袁去新渝,僅一百三十里,而豫章往新渝,三百餘里,又如何能恰好在陳子壽軍在新渝城野遭遇而戰?”
的確,要是叫陳子壽率部先進入新渝城、據城以守,淮東軍也難猝然攻之,吳敬澤放眼眺望大道兩側連綿起伏的山巒,說道:“下袁去新渝道短,但道狹路險,難以速行。三萬兵馬行狹道,即使晝夜不歇,張雄山所率的先鋒兵馬能在明天午中之前進入新渝城,已算不慢。而從豫章沿錦水西進到陽樂之後,再從蒙山與末山之間的穀道南下新渝,道路相對寬敞,利於馬軍透過。即使豫章的先部兵馬也是選擇今日開拔,騎兵先行,進入新渝的時機也不會晚過陳子壽!”
周知正想想也是,袁州三萬兵馬開拔就用了半天的時間,恰恰是從下袁往新渝而去,道狹路窄,難以速行。
從下袁往新渝,有水陸兩道。
水路即袁河,袁河下行到仙台山南麓時,水道給仙台山與鈐崗嶺的堅崖夾住,僅寬十餘丈。袁河是袁州府的主河,源出武功山,承接武功山、禾山、蒙山等縱橫數百里的諸大山系溪河,到夏秋雨季,在下袁縣境內,袁河的水勢就變得極大。
這麼大的一條河流,夏季雨水總量,甚至比源出上饒流下的信江還要大,但在下袁縣境內,給鈐崗峽谷的狹窄水道夾住,難以下洩,遂在鈐崗峽谷上游、在下袁城南形成水域廣袤的鏡鄉湖。
鏡鄉湖的湖域隨雨水枯瘦變化極大,在夏秋雨季,上游來水極大,而下游又給鈐崗峽谷夾住,湖面廣逾百里,也使得鈐崗峽谷下游的水勢在夏秋季變得異常的兇惡,極不利航船透過。
所以在夏秋雨季,水路從來都不是行軍的選擇。
在下袁城的正東面,在鏡鄉湖的東北岸,在筆架山與小屏山之間谷地稍平緩,遂成下袁東出之道。
不過,說是穀道,但給兩側丘山夾峙,也是狹險,不利大股兵馬快速透過。
周知正對兵事算不上擅長,但早遊學各地,對江西各地的地理形勢十分的熟悉。
在上饒戰事之後,林縛沒有緊接著率大軍進攻袁州,而是派人來招降黃秉蒿,主要原因也就是從新渝到下袁之間地勢險狹,到新渝往下,地形才開闊些。
雖說從下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