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節,梟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將卒在沙場上,將腦袋別在腰間與敵廝殺,還要剋扣糧餉的話,臉面上太難看吧?”陶春黑著臉說道,以為董原要扣長淮軍的糧錢,心裡窩著火就要起惱。
“你誤會我了,”董原要陶春稍安勿躁,說道,“長淮軍五萬將卒,每年二十五萬石米糧以及三十五萬餉糧,我一粒一厘都不會短你了,其他該給的,也都會給你……但是就這些,還是遠遠不夠啊!”
除了軍食餉銀,這將卒的被服鞋襪、軍械箭矢以及營帳寨壘,都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大夥兒都是在刀口舔血,打贏了自然要有賞銀,死傷也要有撫卹銀。但江寧總計就給淮西撥了兩百萬兩銀,陶春心裡也清楚,董原說不短他,他也不好意思多要。
“嗯……”陶春輕輕哼了一聲,便算將剛才的無名火壓下去,耐心聽董原再說下去。
“你帶兵也有十多年了,‘兵貴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我也不跟你贅述,我每年撥給你二十五萬石糧、三十五萬兩銀不變,你養五萬兵馬是養,養三萬精銳也是養,”董原說道,“我的想法呢,就是長淮軍裁掉一部分老弱,移來壽州作屯卒,在渦陽方向只保留兩到三萬的精銳戰力,你看可好?”
陶春心裡想:要是錢糧充足,自己在渦陽保留三萬精銳戰卒,將兩萬人裁撤下來作輔兵,也可以留在渦陽結寨屯田,何需將兩萬人交給壽州當屯卒?董原說起來好聽,糧餉一分不短,但實際上裁去兩萬兵馬,軍械補服箭矢以及安營紮寨的開銷就會節減很大的一筆,這筆買賣換誰都能做!再說將兩萬老弱淘汰下來交給董原當屯卒,也是經營壽州的人力,董原真正是打的好算盤。
陶春沉默著不吭聲,董原說道:“這也是劉大人的意思。朝廷這麼艱難,我們在淮西不能團結一心,不去淘弱留強,不集中精銳去打造一支少而精銳的戰卒,不將老弱淘汰下來進行屯田、經營壽州,即使勉強將十萬兵馬維持下去,也只會越打越疲——總不至於日後還要求到淮東頭上去了!”
提到淮東,陶春額頭的青筋一跳。
濟南分道揚鑣事,是陶春心頭永遠的痛,他也曉得林縛等人對這事耿耿於懷,在淮西戰事雖說長淮最終脫困,但就淮東的心思,也是一心想削弱長淮軍。
想到董原幾乎是給逐出杭州,在這方面,的確要跟董原站在同一戰線才成,避免再給淮東瞧扁了欺負。
陶春臉色陰晴不定的猶豫了好一會兒,終覺得胳膊擰不過大腿,沉聲應道:“那便照大人所言,我回渦陽就將老弱裁撤下來,移來壽州作屯卒……”
第65章 雪中送炭
雖說陶春答應裁撤兩萬兵卒移來壽州作屯卒,陶春離開後,董原仍蹙著眉頭,憂思難解。
幕僚陳景榮走進來,適才談話時,他就坐在屏風後旁聽,這時見董原愁眉不展,說道:“陶春與大人同出身於東閩軍,有故舊之情,多耗些時日,終歸能收服為己用……”
“陳西言老奸巨滑,薦我出鎮淮西,又使長淮軍受我節制,怎可能坐看陶春給我收服,”董原苦笑搖頭,說道:“若讓陶春與我並立,故舊之情或許能用。此前陶春為四鎮之一,退到淮西,卻又屈於我之下,陶春心裡怎麼可能沒有想法?或許他心裡認為淮西該是由他來鎮守,他焉能服我?”
董原出知維揚時,陳景榮就是他的幕僚,這些年都不離不棄相隨。
董原離開杭州,就帶了十數心腹、兩百餘家兵在身邊,幾乎是赤手空拳到淮西來赴任——相比較之下,受他節制的諸多山頭,東陽林庭立、林宗海與彭城郡公林縛同出一族,根本就不買他的賬,董原無法從東陽調一兵一錢;廬州謝誕一向唯嶽冷秋馬首是瞻,嶽冷秋到江州督戰後,江州與廬州只隔著一江,也使得謝誕有底氣對董原的命令也是陽奉陰違;肖魁安是劉庭州的嫡系,陶春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