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小純的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與人不同的彌賽亞,彌賽亞傳奇,龍小純的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多“放下”,“我執”,“不要為失去而懊惱”,等等,其實都是智慧的謊言,是上帝讓人類不要太痛苦,和不要被魔鬼撒旦操控(變壞)的謊言。
而彌賽亞,在學習了“道德”之後,卻要摒棄那些上帝智慧的謊言,要去拼搏,去奮鬥,去執著,不放棄,甚至學會不被道德綁架,所以她這麼多年習得的道德,全都是白學的。
但真的是白學的嗎?
只有當道德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才能在五光十色的琉璃世界中拼搏奮鬥時,能不失我心,才能在執著,不放棄的過程中,不會被撒旦操控。這一切之前學的看似無用的“道德”,是保護人心的,即便在人生第三層境界的時候,要重新審視這些“道德觀念”以及“智慧的謊言”。對,人生有三層境界。第一層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層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當然,佛學不僅僅是一種東方的心理學,它還是洞察了世間的真相的偉大學問。比如它會告訴你,人生是一場夢。比如它會讓你知道,世間萬物有輪迴轉世,今世的金銀財寶,功名利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愛,能跟隨你走完一世又一世(只有愛能穿越時空)。所以,佛學的“一切皆是虛妄”,是正確的,是世間的真相。
然而彌賽亞又與眾不同,因為她在前面許多世裡,已經經歷了許許多多苦痛,經歷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英雄的人生,所以在今世(末世,她轉世的最後一世),她的前面三十年的人生,雖然痛苦只是點到為止,但卻讓她能大徹大悟,那是因為,她的前世(比如杜甫)已經讓她有足夠的痛苦了,今世的事,一點她就通。就像彌賽亞曾寫過一篇文字,以下為以前發在微信朋友圈:“記得2016年10月左右時,那時候我回想起我的人生,想起自己那麼多磨難,卻在痛苦中笑了,因為我感受到苦痛是智慧必經的過程。後來,我看到巡司河那個神仙的雕像,和我那次的笑那麼像,忍不住哭了,那是要經歷多少苦痛,才會有那樣智慧的笑容。於是我寫下了這段話:巡思河附近有一座雕像,講的是一條鯰魚飛昇成仙的故事,鯰魚修煉了好多年,眼看時間上,它應該已經可以得道成仙了,可是卻一直無法成仙,有個神仙點撥它,你總是在平靜的江河裡,不願去洶湧的大海里歷練,怎麼能成仙呢?今天,我突然想起來那個神仙的笑容,我記得那天我端詳這個雕像許久,現在想來,那該是經歷了多少苦痛,才會有這樣智慧的笑容,每每想起他耐人尋味的笑容,就讓我想哭。配上這首音樂吧,這支笛子,吹進了我的心裡。寫於2016年10月9日。”當時有個親戚給我回:“你這麼青春,也有這麼多感悟。”
另外,彌賽亞與別人不同的一點是:既然世間皆是虛妄,是一場夢,那麼是否要將一切看開,不再計較,快快樂樂過一生呢?就像高僧“寒山與拾得”一樣。也像唐伯虎的詩詞裡寫的一樣:“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可是,那只是人生第二層境界,是的,智慧的好人所活的,是人生第二層境界。壞人和小人,以及涉世未深的小孩,是屬於第一層境界。第一層境界裡,活得如魚得水的就是壞人和小人。而“化煩惱為菩提”的,從人生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有智慧的好人,是第二層境界,而只有經過了第二層境界,才能達到人生的第三層境界,那就是:“再投入到世間的爭鬥中去。”用一顆更加強大的心,去人世中歷練,去實現自己偉大的,執著的理想。
再說回來,彌賽亞是與別人不同的,當人們都知道世界只是一場夢,就會對世間不再那麼較真,不那麼認真的活著。可是,對彌賽亞來說,即便人生只是一場夢,她依然要用全身全心的力量活著,她知道,上帝創造這個(所有人一起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