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饃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後靠倒(三十二),星晝戰夢,換饃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允炆這一時的眼裡見到了這個人說話時的表情,簡直可說是比那個章魚怪物還可氣,當時就要上前抓住這個人和他理論,理論不成自然就會演變成拳論。
可是,並沒等到朱允炆抓上這個人,這個人的頭顱就自行離開了軀體,登時鮮血迸流,這個場景可把朱允炆給驚嚇到了。
然後,朱允炆又見到了已掉落在滿是血泊裡的首級,竟還可以衝著自己笑,陡然間首級和身體又同時燃燒了起來,“陛下您滿意了?哈哈哈……”
就這樣,朱允炆登時驚醒了過來……
最後,建文帝朱允炆還是決定放朱高熾三兄弟回北平,估計想來怎麼也是同族手足。
北平的燕王爺早就為自己草率的舉措而後悔莫及了,等一見到仨兒子毫髮無損地回來了,而且因為好吃好住還似乎胖了些許,本來因為裝病向後靠倒在床頭的朱棣即刻從病榻上大喜過望地跳了起來,大聲興高采烈地叫道:“我們父子今日能夠重聚,這是上天的憐憫啊!哦對了!還有就是多虧了花壯士的大力協助,你們三個都給父王我記好了,以後見到花壯士皆要稱‘花恩’。”
“私印鈔票”這種罪行必須有銅錢鑄幣權才可行之,否之的話,印出來的鈔票也是廢紙。
先不要說湘王朱柏可否這麼做過,反正,擁有朝廷許可鑄幣權的銅幫和湘王爺可以說是來往甚密。
如今之先的大後臺大靠山已然就這麼倒了下去,亦不知朝廷什麼時候會對銅幫追問此事,遂,當務之急,銅幫幫主金同必須趕緊改換門庭,再找一個比以先更大的後臺靠山。
鼎,自古被視為立國的重器,是王權的象徵。
現在,有一個由銅幫選取最好的青銅鑄成的一個大鼎正放在寧王府的大院子裡,其樣式很是古樸,越大越古樸也就越能顯現出王者的霸氣,前、左、後、右分別用秦篆鑄上了“鍾”、“鳴”、“鼎”、“食”四個大字。
寧王朱權此刻正圍著這個大鼎慢慢欣賞起來,細細品味著此大鼎所可以顯示出來的那些意味。
金同一直跟在其身邊,寸步也不敢離,生怕王爺會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金幫主真是用心呀,本王觀之,就算是先秦立國之時,也未必有這麼一個氣派的高大銅鼎呀。”“王爺過獎了,這時草民們為王爺準備的一些敬意而已。”“哦?可不是本王貪心,聽金幫主的意思,難道說還有別的什麼不成。”“這個當然。不瞞王爺說,每次鑄銅幣之時,朝廷允許的損耗是三分,而我們最多隻有半分,剩下的那兩分半……”“自然是都歸我那十二王兄了。”“嗯……其實也不光是如此,還有鑄造其它銅器的時候所剩之銅,也都鑄成了銅錢……”
寧王當然心裡有數,別看只是銅錢,但是銅幫所鑄銅錢實在是數目巨大,而且還是百姓之中使用流通最廣泛的錢幣,那樣的話,寧王府中的好處可就不單單是每年的進賬自然就會多出一大筆。
“其實草民早就聽湘王爺說過,說是所有藩王之中,要說是經世大才宅心仁厚,當屬寧王爺您了。”
金同當真是會做學問的才子,而且之前還好一通打探,廢了不少人力物力,就只是為了想要得知寧王愛聽什麼樣的字眼而已,不過,想要得知寧王喜歡大銅鼎這種事還得另費一批人力和財力。
這會兒,寧王的面上剛要現出一些得意和喜意,卻即刻又給剋制住了,“本王想,最近官府中人應該沒人會去找金幫主的麻煩吧?”
“回王爺的話,近日是沒有的,就怕難保日後……”
寧王朱權聽罷,向旁邊一招手,即刻有人雙手託過來一個鋪著紅絲絨的托盤,托盤上放著一塊精心打製的寧王府腰牌,絕不是可以和府內尋常腰牌相提並論的。
“要是日後官府的人向金幫主問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