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饃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昏半覺(九),星晝戰夢,換饃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仇此刻又衝著正聚集在這裡的一眾燕軍將領道:“各位將軍,大家應該都看到了吧。就是這麼一個姑娘孤身一人捨生忘死地為了我們而不惜以一人之力阻擋敵軍。難道她不是血肉之軀嗎?她不是父母生養的嗎?咱們現在也只不過是在戰場上吃了一個小虧而已,日後的勝負尚還是未知之數,為什麼你們要如此稀裡糊塗地氣餒起來?沒錯,譚將軍是敗了,可又不是我們都敗了,而且他還為我們衝擊出了一個敵軍的口子,那就是值得的。這就是說我們只要可以把時機把握準,對壘之時可以及時找到敵軍的破綻缺口,咱們上下一心不畏艱難困苦,定是可以奪取最後的勝利!”
這時,燕王朱棣也站了起來,慷慨激昂地道:“大家聽到了嗎?軍師說的對呀!昔日劉光武敢以千人衝破王尋數十萬大軍,咱們為什麼就不可以?難道說,咱們的軍營裡頭都是孬種不成!”
這時,大將尚趣同樣站了起來,也衝著大夥道:“是呀,我們有一支作戰勇猛的軍隊,還有燕王爺的英明指揮,軍師如神的調動,再加上‘戰妖’花老闆和‘造夢’白先生這樣的奇人異士幫助我們,我們還怕什麼?而盛庸又是誰在幫他?無非就一個副手而已,都被我們打敗過多少次了?”
這些話當真不是白說的,在場眾人即刻群情激奮,皆是都看到了眼前勝利的曙光。
當夜晚間,面帶笑容的鐵鉉拿著那張紙條信心滿滿地來找統帥盛庸,“如何?大帥這下可否把心放寬了?”
已經聽完陶弓二女稟報的盛庸也是略帶愧色的一笑,“看來一切都是本帥多慮了。這就好了,後方的疑慮都排除了以後,我們就可安下心來對外,定是可以一舉平定叛軍!”
春天到了,可以形容現在這個季節的成語和詩句數不勝數,可現在即便是再有詩興的詩人見到了兩支大軍擺開了陣勢,估計也是一個字也作不出來了。
北軍東北向佈陣,南軍則是西南方向佈陣。
這一次,燕王朱棣決定改變戰術,從敵軍兩翼一起發動進攻,要讓敵人們顧此而失彼。
盛庸視之卻是如老掉牙似的戰術,他的兩軍側翼自覺固若金湯,想的就是可以用消耗戰術應對敵人的騎兵閃電戰術。
這時,就在左面這裡,燕軍的好幾員戰將帶著自己的隊伍同時發起了進攻,“詼諧將”辛成悅帶著人馬首當其衝,見到了對面一員宛若文官的來將,卻是帶著一種武將的英氣。
來人名喚“高巍”,也的確是一名文官,就在燕軍勢大,不少州城府縣的官員自己倒貼著投降燕王朱棣的時候,他反倒從燕王的屬地離開,站到朝廷這邊,堅決與之作戰。
高巍,字不危,遼州人,以布衣入仕,是一位有膽識和氣節的官員,自幼勤奮好學,學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學,在洪武十五年入太學,因“旌孝行”由太學生試前軍都督府左斷事,曾建議墾荒田、抑末技、慎選舉、惜名器等諸事,受到洪武萬歲之嘉納,可不久之後就因事被貶,直至洪武萬歲去世才被赦免,同年被遼州知州推薦到吏部,在吏部之時因為害怕諸藩坐大,在許多官吏主張削藩之下,曾經獨和御史韓鬱先後請推恩諸王,但建文帝還是採取了之先削藩辦法,這才致使皇室內鬥激烈,發生了此番的“靖難之役”。
因為他跟鐵鉉是老相識,一路投奔山東,在盛庸麾下做了一員將領。
其實,盛庸盛大帥之所以會讓他一個文官領兵帶隊,就是因為高巍實乃一文武兼備之才,自幼除了苦讀詩書以外,對於兵書和武藝也不曾放下,總想盡力報國,遂,此番爭鬥,一直沒立過寸功的高巍自請上戰場,願為平叛效力。
高巍手裡的武器是一柄宣花大斧,當初“混世魔王”程咬金使用的那種,前面是矛頭,其後左右兩邊皆是斧頭,其中一個較大一些,另一個較小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