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又來一擊!,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閣單是河道副都督-王立昆與陳王李曉聯名的,本章是河道都督,金城縣公-李道廣的遺本,和一本《永貞河防述要》
李道廣是兩朝元老,數十年的封疆大吏,他的遺奏,就是天塌下來,也得往上遞。
硬著頭皮,伺候父皇用醒酒湯的機會,李辰不著痕跡的見本章放在了父親的案頭。
瞧著封皮上寫著:為盡忠王事計。李守義的心裡咯噔一下,一般來說,只有遺折,才會這樣提名。
隨手翻開,只見裡面寫道:臣河道大都督、金城縣公-李道廣,於荊州河道都督府中堂,叩拜我聖文神武皇帝陛下駕前,頓首,頓首!
臣道廣,京兆丙氏子弟,先祖蒙太宗賜以國姓,以至臣蒙恩入仕。前半生飽食終日,碌碌無為,尸位素餐,渾渾噩噩不知為官之意義。
臣本罪人,賴陛下鴻恩以至得生,又蒙陛下擢拔,遂得以殘驅效牽馬之勞,託以治河之重任,專司河務至今,已三十年矣!
上賴聖人洪福,下託諸官百姓勠力同心,二十年耕耘,終擒黃龍。後一力請立長江大工,朝中頗多非議,然聖人以對臣之信任,力排眾議,得再開大工至今。長江兩岸,近百段堤壩,都在有序整修,改建當中。
三十年了,每每看到各處大工,日益萬計的花費,一座座青石大壩的落成,老臣心中便免不得悸動。這些年,河道開支,便佔朝廷稅賦的三成。
聖人數十年如一日,宵衣旰食,剋制私慾,從沒為享樂修過一座宮殿,一個園子,積攢的錢糧,多用於國計民生。一想到此,臣對陛下的欽佩,就多了一分。
臣一生外任,從不參與朝中之事,更不涉皇家事務,本不該多言。然臣受陛下數十年恩遇,陛下待臣如骨肉,推食解衣,臣縱粉身碎骨,亦難報陛下知遇之恩。
今臣衰病日甚,旦夕難保,若不及早陳情,一時風燭,恐誤國家之事。十年前,陛下令陳王入河督府,一來是淬鍊其心性,二為國家積累治河人才。
陳王隨臣學習河務,已十年矣,官以至檢校副都督。臣故揣冒昧,臣之後,陛下必不捨士昆步臣後塵,必以陳王曉為河督。
然,陳王雖聰慧,但年紀尚小,經驗不足,仍需歷練。治水關乎社稷,亦是兇險之事,稍有不慎,一片澤國,百萬生靈慘遭橫禍。
陛下深知拔苗助長之害,若以此時的陳王為河督,治水出錯,釀成千裡澤國,陛下豈不是要擔上殺子的罪名。
故臣為陛下計,為大唐江山計,為長江兩岸的百姓計,遺舉恆山郡王-李適之為河督,陳王、王士昆次之。......,臨表涕零,再拜頓首。
李守義拄著御案,用手遮住了半張臉,一句話都沒說。李辰知道,李道廣雖然是外任,但卻是父皇最信任的官員之一。
清廉自守,勤懇務實,河督這種手握重權,重財的大員,還常年以豆腐青菜為食,家中的子孫為河道捐軀者,已不下十人,於今膝下也只剩一個小孫子。
這樣的官死了,別說是與之君臣際遇幾十年的父皇,就是他心裡也不舒服!倒了一碗醒酒湯,李辰輕聲說道:“父皇,您有酒了。”
是,抹了一把通紅的眼睛,頟首點頭:“是啊,太子說的對,朕有酒了!”
“諸位愛卿慢飲,朕要回去稍作休息。”,話畢,起身的李守義重扶了一下龍椅,李辰見狀一個閃身擋住了眾臣的視野,同時扶住了父親。
恩,李守義沉聲道:“喪宴後,把吳王、恆山王,帶到宣政殿。”
.......
一個時辰後,宣政殿,
李守義穿著一身寬鬆的袍子,單手拄頭,坐在案前,神情頗為傷神。跟著太子進殿的二王面面相覷,盡皆長嘆今年是多事之秋。
李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