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維持,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滅亡吐蕃,盡屯其土,大唐舉國歡慶,長安城到處都洋溢著喜悅。政事堂也奉聖人旨意,照會京兆府,取消宵禁七天,讓百姓盡情慶祝。
與此同時,命工部在打造勳章之時,多造一款,專門贈予自高宗朝以來,征討吐蕃陣亡將士的家屬,並附帶慰問金一貫。
為了解決西南高原之禍,唐人付出了血的代價,薛家這般祖孫三代,皆從徵吐蕃的百姓之家不計其數。
雖然那些勇士沒有看到勝利的一天,但躺在地下的他們,能夠從自家子孫的口中得到這個訊息,一定無限欣慰。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孝傑,你可以瞑目了!”
看著父皇一瓶酒,親自澆奠王孝傑,李辰有些糊塗了。他可是知道的,這位王大將軍,是武后的心腹,更是害死駙馬都尉薛紹的罪魁禍首。
陣亡在第一次西征之役,沒能趕上清剿武氏黨羽,一家老小得意保全。其子-王無擇還得了個朝散大夫的頭銜。真不知道,說他幸運,害死不幸。
可他始終是武后的人,武后一系的核心成員,除了武攸宜大將軍,其他的都被邊緣化,這些年也都在各道幹著沒什麼實權的差事。
對他們的升遷,吏部從不敢擅專,馬相只有等到御批才敢施行。現在,為什麼對一個武氏舊部,如此的重視呢?
“不一樣的,王孝傑與他們不一樣。”
他出身寒微,少從軍戎,年輕時以軍功晉級。儀鳳三年,隨李敬玄征討吐蕃,與劉審禮一同被俘。被俘對軍人意味著什麼,經歷過戰陣的李辰,應該清楚。
歸國之後,王孝傑承受著內心巨大的煎熬,在同僚們異樣的眼神,操練兵馬,咬牙堅持著,等待雪恥到來的那一天。
是的,他這個大將軍當得並不光彩,可作為軍人,為了雪恥,為了陣亡的同袍,又身處複雜的朝局,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設身處地的想,換做李守義,他會做出比王孝傑更瘋狂的舉動。不要說陰謀殺掉一個薛紹,就是墜入地獄,與惡魔為伍,也在所不惜。
“王孝傑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跟丘神績那種投機的酷吏不一樣。”
“朕也是個軍人,對於純粹的軍人,哪怕是敵對陣營的,也一樣的尊重。若是,他沒有在那場大戰中隕落,朕一定會力排眾議,留下他。”
“就像不怎麼受姚崇喜歡的張九齡,你一樣的用為太子洗馬!不過別的,就因為他們是不可多得人才。”
李守義記得,張九齡上的那道本章,彈劾姚崇“重視緣親”,以此為量才的標準。他認為,在選官用人的過程中,緣親是流弊,要始終堅持以才取人。
話說沒錯,可這世上的事,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完全堵塞了功臣、世家平庸子弟的入仕之路,寒了他們家族的心,無異於自毀長城。
年輕人,有想法,有衝勁兒是好的,他也鼓勵。可李辰心裡要有數,宗室功臣,世家寒門,四位一體,是朝廷統御四方的根基。
“用你的那些屬官的話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可朕要告訴你一句通俗易懂的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多諷刺!少年時的李守義,每一次聽到李賢說這句話,心裡總會不由自主的飆出一句:腐儒。
可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他越發的覺得,少年人的意氣,於國家並無大益。這個國家太龐大了,派系也太複雜。
功臣,世家,這些人與李唐皇室的糾葛,不僅僅是君臣之義,更是親戚套著親戚。李氏皇族本來就是世家,它始終都有自己摒棄不了的東西。
“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照著張九齡所說做了,你就真的成為孤家寡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