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三章 不義之財,有益之處,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門之事,處置的非常快!除了北派領袖-合興帶著一些內門子弟隱匿江湖外,其餘的都按朝廷的政策,一步步的安置當中。
佛門各寺廟的財帛也源源不斷的送入國庫,戶部尚書-盧鴻一,見誰都樂呵呵的。是啊,手裡有糧,心也不用慌了。
可這錢到手還沒熱乎,各地的還沒有運輸完,皇帝就打起了這筆錢的主意。欲取出一部,用於教育,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
臣工都不明白聖人這個“有教無類”是什麼意思,左僕射-梁國公-狄仁傑,是這樣解釋的:現今的官學不僅少,而且制度甚為簡陋,根本無法普及惠民。
“聖人的意思是,在全國的每一個縣設立幼學,州設立中學,施行免費就學,發放補貼的學制,讓每一個願意求學的子弟,無後顧之憂。”
“六歲入學,十歲幼學畢業;十歲進入中學再學三年,可以根據考試,分選入國子監及驪山軍事學院,或回鄉擔任老師。”
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本來就是不義之財,現在朝廷收回來了,自然要到有益之處。用於百姓,用到他們的孩子身上,自然是有益之舉。
可臣工們因為花費的巨大,又沒有那麼多老師,更損害貴族的利益,所以都支支吾吾。
李守義見狀也不惱怒,只是看向秘書監顏元孫,開口道:“顏卿,你出身琅琊顏氏,是顏子的第三十八代孫。朕問你,可知飲水思源為何意?”
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他們中既又孟懿子這樣貴族出身的,也有顏回這樣的大盜。要說歷朝歷代做的好的,真正堅持下來的,也只有孔子。
要是沒有孔夫子的有教無類,顏回這個盜賊,很有可能就被官府砍頭了,也沒有了今天的琅琊顏氏這千年文華之家。
顏家清流世家,隋唐以來倍受兩朝帝室信用,委以史書之重任。自己因“有教無類”脫離苦海成為先富者,難道就不願意帶動後來人麼?
臊的滿臉通紅的顏元孫,拱手羞愧回道:“臣,臣有私心,忘了聖賢的教誨,枉讀了那麼多聖賢之言,臣羞愧難當。”
人皆有私心,李守義也一樣,他做這些也不僅是愛民,更是為了李唐的社稷。皆是私心,他為什麼要怪罪顏元孫呢!
虛撫了他一下,李守義又給殿中臣工講了一個小案例。藍田縣的不良帥-何敬,專司緝賊捕盜,很是敬業,年年評優,藍田令甚至行文京兆府,舉薦他升職。
可這人啊,就是經不住誇,就再他升職的命令下達的前一天,京兆府的一個在押的慣偷舉報了他。舉報他貪瀆受賄,數目巨大。
有舉證自然要查的,這一查不得了,他貪瀆的數目,遠遠不止千貫,竟然高達五千貫。
是不是趕到很奇怪,一個小小的不良帥,甚至都算不得官吏,誰會向他行賄呢?向他行賄能辦成什麼事?
唐律對偷盜有明確的界定,根據偷盜數量,是否傷人,從打板子,蹲監禁,到流放、砍頭不止。
可這慣偷整整偷了五年,小到幾個銅板,大到首飾玉佩,數目累及千貫,卻次次都是監禁,京兆府的監牢,都成他第二個家了。
“人之初,性本善!所謂好人壞人,都是靠人去引導。”
“朝廷之所以設立律法,目的並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循循教導,讓人們知道守法的重要性。”
可何敬挺有意思,他似乎找到了一個新的發家之路。他第一次抓到那慣偷時,狠狠地揍了他一頓,確立了賊怕兵的優勢。
然後,以官身一而再,再而三抓這個小偷,卻沒有像第一次那麼嚴厲,反而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再三施恩給那慣偷。
久而久之,他們成為朋友。慣偷為生計,不得不行竊,但難免被官差抓到,這份活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