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 雪恨!,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奉先,等我當了皇帝,就立你為太子!”
每一次看到武氏的子弟,李守義的腦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浮現這副滑稽的景象。武后的那些侄子,都是被這句心照不宣的話糊弄了,才跟著她一條道走到黑。
而在一眾的武氏子弟中,在李守義心裡唯獨三人不可能被這句話迷了心。武承嗣是被他玩壞了,屬於有賊心沒賊膽;武攸宜是那種根本不信“大餅”的人。
武攸緒,性情單薄,不睦名利,儼然一派道德高賢的風範。如果說他成了一位逍遙世間的散人,那李守義信!
可讓李守義想不明白了是,對武氏一族格格不入,向來沒什麼歸屬感,他為什麼要為武氏一族報仇啊?
為了武氏的香火?他自己都沒娶妻,也沒有子嗣,為什麼啊?
皇帝這話,問得武攸緒一愣,搞了半天,皇帝連他為什麼反都沒搞明白!這是什麼糊塗皇帝啊!他這二十多年的帝王是怎麼做的。
這個疑惑武攸緒可以明白告訴李守義,他反李守義不僅僅是因為他滅了武氏一族,更是因為李守義推翻了千年以來人們遵循的禮法。
正妻是庶子庶孫的母親、祖母,這是禮法所定,唐律裡明文禁止寵妾滅妻之事。可李守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將嫡祖母扳倒,將庶祖母葬入了乾陵。
《周禮》之後,無論帝王、世家,千百年來人們莫不遵守。誰不知道血緣重要,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夫以父為綱,尊嫡庶之別,是綱常。
人家就算是不滿,也會藏在心裡,誰會像李守義這般?別人能受,他就不能受?怎麼,他這個天子與歷朝歷代的都不一樣?
是,武后不是孝仁皇帝的生身之母,可那又怎麼樣?沒有武后的培育,沒有武后的支援,李弘之後,他坐得上東宮嗎?
武攸緒是個讀書人,是個不慕富貴,不揉沙子的人。李守義濫殺,廢禮,弛法,如此昏君,就是做了一萬件好事,他也要反!
本來以為李守義會很生氣,也許制不住怒氣,一刀殺了他。
可李守義非但沒動怒,反而笑眯眯的喝著茶,與他論起了經典:晉-裴松之補註引《魏略》《漢晉春秋》載,明帝繼位追究生母甄氏之死,郭太后遂以憂暴崩。
甄氏臨沒時,將明帝託付給李夫人,後者在郭後崩後告訴明帝甄氏遭到讒害,屍體被髮覆面,明帝令殯葬太后如當初甄氏死狀。
“別那麼看著朕,朕是好武事,可也是讀過書的。”
“朕明白的告訴你,朕打小就討厭武庶人,她總是仰頭,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朕就搞不明白了,你說她一個填房,哪來那麼大的傲氣?朕的那些嬪妃,就沒一個敢的。”
殺武后這事,對現在的人來說,即便禮法有礙,以李守義的威視,也沒人敢說一個不字。千百年後,也許會有站在武攸緒的立場,控訴他的殘暴。
可李守義也說的很明白,且讓史官記錄了,他賜死武庶人,就是一是為了孝仁皇帝,二才是國事,他不怕別人說他是因私廢公。
“你看,你為家為道義反朕,朕為己為國殺你,這完全是不衝突的。”
“你不用說那筆散碎銀兩的事,朕沒有它們,大唐的百姓的好日子一樣過。”
翻遍史書,哪朝哪代,真真正正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除了傳說中三皇五帝時期,沒人能做到。
李守義為帝以來,食不過三餐,菜不過四,睡不過三個時辰,沒有為自己興過大工,建過宮殿,甚至連帝陵的規模,也有唐以來最小的。
二十年如一日,如履薄冰,宵衣旰食的治理天下。不敢奢求聖王時代,求的就是一個家給人足,斯民小康。
就這一點,武庶人便做不到,她成為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