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啊!,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右相一個人的學生,您該打起精神來!”
李守義敢要發火,盧鴻一便繼續稟告,自洛陽啟航的軍需船隊-第一梯隊,行之商河、厭次河段時,洪水暴漲,三十五艘大船,盡數傾覆,所部運輸將軍生還者不足兩成。
什麼?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戰之前囤積一些糧草,是最基本的。那三十五艘大船上,裝的可都是糧食,皆是上等的揚州米,足夠十萬大軍一月之糧。
而且損失的不僅是糧草,就算後續的三批按時送達,短了這批糧食,前線的戰事勢必受到影響,特別是士氣。
這兩年與以往不同,江淮結餘得了糧食,都發往了長江兩岸,用於招民夫修築長江沿岸。這批揚州米,是在預算中特地留下來的,已經沒有結餘了。
想要米,就只能從關中轉運,或者河北道當地籌集,可不管那種,時間差都是問題。況且戰場情況變化莫測,誰能保證不出現其他意外,打著打著糧食接濟不上,也是有可能的。
薛訥手裡可是有三十萬大軍,若是軍需糧草供給不足,步前隋徵高句麗的舊塵也未可知。所以,即便知道皇帝此時不願見人,議論事,韋、鍾二相也不得不請盧鴻一這位國舅走一遭。
聽到事關軍需,李守義點了點頭,隨口吩咐太子、盧鴻一、李適合一同乘輦,一邊往政事堂去,一邊說說他這位大唐的管家,有什麼辦法,來解這個燃眉之急。
“臣以為,調撥關中之糧、或者在河北道就地募集,都不是解決的辦法。”
韋晉提出,向勳貴、世家徵糧,他們每家都有糧隊,有現成的馱馬可供驅使,朝廷事後按價補償也就是了。
可鍾紹京擔心,有人會坐地起價,一來二去的就算朝廷好大價錢拿下了,耽誤的時間也找補不回來。
而盧鴻一,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因為事涉三十萬大軍的後勤,他也不敢輕易的說。既然皇帝問了,他就試著說說。
糧食是需要人扛馬馱的,那是死物,運輸起來人工的成本、消耗往往是一筆極大的數字。范陽盧氏地處邊陲,他少時見過突厥人作戰,人家可帶的都是牛羊。
這些牲畜,本身就可以自由走動,也可以駝扶物資和傷員,所以草原上的部隊,才能來去如風,這也是遊牧民族先天的優勢所在。
大唐不同主要靠農耕,就那麼點耕牛,還指著耕地呢,誰捨得殺了吃肉。而進入了永貞朝,朝廷也從漠北、漠南草原,透過互市的手段賣了大批的牛,由專人馴化為耕牛。
“既然大唐可以買肉牛馴化為耕牛,那為什麼不能採買一批肉牛,直接送抵前線呢!”
“肉的價格是比糧食高,可算是龐大的運輸成本,運到前線的米,與肉又有何區別呢?”
“追主要的是快,它們可以自己走,不要大量的馱馬運輸,朝廷只要派一支軍隊護送牧民即可!”
恩,賣肉補糧!太子和李適之聽了,當即都表示贊成,這也似乎是補齊時間差的唯一方法。
當然,李守義也承認這是個好主意,可這麼大的量,草原各部願意賣嗎?牛羊在他們那,就相當於中原百姓的地啊!而且,各部各自為政,心口不一,這肉哪是那麼容易買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