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八章 合算,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宣政殿前右側的花卉池,早在永貞初時,就改成了田池,皇帝親自下地勞作、收穫,親力親為,時刻警醒自身,愛惜民力,勿復太宗先簡後奢之事。
太子長大後,便是父子兩人共同下田,農忙的時候,皇帝常常在田池,一邊勞作,一邊聽奏,然後口述旨意,讓中書舍人草詔。
今兒,李守義也是在田池中接見杜從約、馬壽方。人家三番兩次,明裡暗裡的進諫,李守義再裝糊塗,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放下挽起的袖子,李守義喝了一大碗拔涼的井水,舒服的呻吟一聲,然後便招呼二臣一同享用,吳寒切的井水鎮的寒瓜。
“馬卿,你所上書之事,於朕而言,可許,可不許!”
“至於名聲,千秋萬代之後,人們只會記得朕為這個國家宵衣旰食,在戰場上臥雪爬冰。”
“況且,在歷代帝王中,朕自詡品性還算端正,二十年如一日,卿等是不是對朕的要求太高了。”
是的,壞人做一件好事就是浪子回頭,好人做一件壞事就是自甘墮落。要是南北朝的那些奇葩皇帝,能有李守義三分勤勉,就得被他們誇上天。
可李守義做的越是好,臣工們對他的要求就越高,就差把他捧成一個沒有七情六慾的泥塑菩薩了。
是,他承認,那些犯官的確沒膽子與武攸緒勾結背反朝廷,他們只是人品低劣,私德有虧,平時又善於偽裝的偽君子。
就像馬壽方所說,他們就是自己修的不夠,被武攸緒玩了,很多人被捕時,還渾渾噩噩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入了人家布好的口袋。
這些人,拿著李家的俸祿,吃著老百姓的糧,人前官老爺,受盡恭維,人後自私自利,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又沒幹過什麼利國利民之事,李守義為什麼要為他們的愚蠢買單呢?
七天前,李守義板做朝廷命官,與坊官一道,提著一些禮物,去安撫幾家受蕭德禍害的百姓。
其中一家,有個失去了孫女,哭瞎了眼的小老頭,他拒絕了坊官的撫慰,反而用嘶啞的嗓音告訴李守義等人。
拿著這些布匹、銅錢去供養那些狗官,供養三宮六院,供養皇帝陛下,供養大唐朝萬萬年。他們這些小民百姓,鬥不過官官相護,鬥不過和光同塵,活成什麼樣都是命!
老漢的話,可是刺激到了李守義,讓他面紅耳赤的,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一直以來,他施政的方針,都是以惠民為基,寧可朝廷吃虧,也不讓百姓受累。
二十一年的溫和施政,朝廷的威望,李守義的臉面,都因為這些人浮於事的蛀蟲給毀了。就像這田池的苗圃,辛苦耕耘,澆水、施肥,結果被踐踏了,耕田者是何心情。
“馬卿,你是個明事理的官!換位思考,你若是朕,這麼好的田讓人糟踐了,你會寬恕他們?”
是的,馬壽方不得不承認,帝國就是皇帝的田畝,百姓就是禾苗。那些犯官雖然不是武攸緒那樣一門心思與朝廷作對,是大逆不道之罪。
但他們的小罪,敗壞了皇帝的名聲,損傷了朝廷的威信,甚至還讓帝國失去了一些民心。他們的肆意凌虐不僅會帶壞清正的風氣,更會讓更多百姓以為官就是這樣的。
犯官家眷有馬壽方幫著求情,那人微言輕,受委屈去只能自認命運不濟的百姓,受到迫害之時又該向何人伸冤呢?
皇帝的這個問題,馬壽方沒法回答,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有一點,他聽出來了,皇帝在洩憤,在拿犯官扎筏子,在用他們的人頭洩憤。
這是不對的!不是說殺人這事對不對,而是皇帝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對,決絕不了官員自甘墮落,也不能挽回民心,更傷了皇帝的仁德之名。
哦,李守義饒有興趣的問馬壽方:“卿有何高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