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親政,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王在宮中持兵殺人,事情不可謂小。有臣工上奏彈劾李旦,無視宮規,持兵犯禁,視同謀反,請皇帝按國法處置。
還有人說,李旦行為無狀,皆因其依仗太皇太后的威視。太皇太后監政,親王無視王法,這可是國家社稷的大害。
是啊,事態很是嚴重,若是不加制止,那相王將來會不會做出更大的事?其他的宗室外戚,若是爭先效仿,那國家豈不是大亂了。
趁著朝野議論紛紛,輿情洶洶之際,中書令薛元超又在朝會之上放了大招-奏請皇帝親政。
薛元超的理由很簡單,皇帝年以十五,也以大婚,可視之成年,卻未能親政,才讓宗室外戚有了放肆的膽量。
如果把朝政還給皇帝,人們畏懼聖天子的威嚴,便會恭省自身,奉公守法。
當然,更主要是,皇帝登基以來,試行政務,成績斐然,恩澤天下。有聖天子坐朝理政,比之太皇太后監政,更加名正言順。
薛元超在含元殿這一番話,立刻在朝堂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諸臣譁然,面面相覷,議論紛紛,誰都沒有想到帝黨會以這個為藉口發難。
珠簾之後的武后,也是重重地哼了一聲。劉諱之當即站出來了,以先帝遺命為由,帶著一批北門學士來駁斥薛元超的論調。
尚書左僕射-狄仁傑卻適時的站了出來,舉笏進言:“先帝遺詔,凡軍國重事,不決尋諮於天后。這話是什麼意思?”
先帝的意思很明白,不管是輔臣輔政,還是武后監政,他們只是從旁輔助,不能取代皇帝本該擁有的權力。
什麼叫不決,就是拿不定注意,只有小孩子才會有拿不定主意詢於長者。皇帝已經長大了,文治武功皆有建樹,不需要人從旁輔佐,自然也就沒有了監政和輔政。
如果,先帝是想讓太皇太后全權代行國政,為何不像歷朝垂簾聽政的太后一樣,將玉璽託付呢?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自永貞元年至今,國璽與太皇太后的璽印並行,政令重複,多有南轅北轍之事。唯今之計,也只有天子親政,方能解決政務之重,宗室外戚無視國法之事。
檢校侍中-黃門侍郎-劉景先,也慢悠悠的站了出來,持笏直言道:“太皇太后年逾六旬,早該以享安樂,含飴弄孫,臣切以為聖人當以太皇太后的鳳體為重。”
這話聽起來是以太皇太后的鳳體著想,實際上卻是指著武后年紀大了,還在朝堂弄事,有牝雞司晨之嫌。此時退居後宮,頤養天年,正可破除謠言,帝室和睦。
“不可不可!朕年紀尚小,還是應該以學業為重,國事還是離不開皇祖母的。”
“皇祖母教養朕不容易,卿等是欲陷朕與不孝嗎?”
皇帝的謙虛是顯得仁孝了,可京兆尹-劉滔,卻舉笏出來躬身稟告,最近京畿附近,祥瑞不斷,長安縣枯泉再湧,隱隱伴著龍吟;曲江池的錦鯉圍成了“李”字。
.......,等等祥瑞,無不昭示,陛下龍運正興,大唐國運正隆。若是皇帝罔顧天意,不僅是對天意的辜負,更是對不起歷代先帝的殷切期盼。
額,祥瑞之事,殿中的人都明白,其實就是人為,歷代的統治者和造反的,都喜歡以此比喻天意,團聚人心,達到自己的目的。
武后當年為了扳倒長孫無忌和王皇后都曾用過,甚至在監政期間,也利用祥瑞說過事。
尤其是最近,武三思便忙著安排,以天意推動,立武氏七廟,挽回她日益受累的名聲。卻不想被小皇帝搶先一步,搶先發難!
可武三思和北門學士們,又不能公然指責祥瑞,因為指責祥瑞就是在質疑皇權的合法性。所以,他們只能以皇帝年幼為由,打著先帝的名義,繼續強詞奪理。
而李守義也是站在了武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