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 鏖戰大非川,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非川,這個唐與吐蕃結下死仇的地方。李守義和論欽陵都沒有想到,兜兜轉轉最後還是轉到了這裡。唐與吐蕃兩軍的將士都知道,這裡就是他們的宿命之地。
唐軍四十萬,吐蕃軍三十五萬,就在這積怨之地,當著兩軍先輩英靈的面,展開了一場大廝殺,殺聲震天,屍橫遍野,血流漂杵,戰況之慘烈尤勝陰山之戰。
特別是郭待封和薛訥,就向兩頭永不知疲倦的耕牛,咬死了勁頭,日以繼夜的進攻,凡是被他們咬住的軍隊,只能選擇死戰到底。
“血肉磨盤”,這是岑長倩對這一場戰事的評價,唐軍與吐蕃這對拉鋸數十年的死對頭,都在拼命,拼命爭取勝利。
不拼命不行啊,這一場戰役關乎河西隴右主導權,關乎西域、吐谷渾舊地這幅員遼闊土地的霸權,所以雙方都不遺餘力。
直至第十五日,人困馬乏的兩軍,開始全面決戰,兩天一夜,唐軍陣斬五萬,郭待封在大非川的腹地-雲谷包圍了吐蕃軍副帥-悉多於。
滿頭銀髮的郭待封,縱馬立於陣前,與殺成血葫蘆的悉多於相對。上次見面,還是大非川之戰的和議上,滄海桑田,轉眼二十年過去了。
“郭將軍,二十年不見,將軍風采依舊,真是可喜可賀!”
“悉多於比起二十年前,你到是開朗不少,老夫真是想你啊!”
二十年前,論欽陵在這裡伏擊了唐軍,無情的箭雨,遮天蔽日般射向唐軍,鮮血橫流,哀嚎縈耳,那副慘相郭待封記了二十年。
這二十年來,郭待封無時無刻不想著,為那些戰死的弟兄報仇。為了這一天,他不知道熬過了多少個難熬的夜。
天理迴圈報應不爽,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又讓他在這包圍了悉多於,這就是一報還一報。
郭待封不喜歡廢話,悉多於的三萬軍隊,困在這方寸之地,當面及兩側是郭待封的五萬大軍,負責切斷悉多於後路的是薛訥的三萬鐵騎。
擺在悉多於的面前的選擇不多,要麼像個男人一樣戰死沙場,要麼跪下來,帶著他的軍隊投降。
前者壯烈不已,他的名字可以垂於書帛,但卻因一人之過,圖添三萬亡靈。當然,這是郭待封願意看到的。
可大唐皇帝有好生之德,願意給吐蕃軍一個機會,放下兵器投降,只誅首惡,不罪兵士。
呵呵,“郭將軍,這種拙劣的離間計,動搖不了我軍的軍心。這一路來,你殺過少吐蕃人,留過俘虜嗎?”
“可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大兄此刻正率大軍主力,突襲你家天子所在的中軍。你回不去了,救不了他啦!”
額,對於悉多於的盲目崇拜,郭待封真是無語了。仗打到這個地步,他還是不明白,唐軍的統帥從不是隻有岑長倩一人,更有他們至高無上的天子。
天子是弱冠之齡不假,可他卻是一代雄主,勇悍,睿智,如太宗一般,郭待封毫不擔心,論欽陵能突襲成功。
既然不用談了,悉多於也想好了,他就用這三萬人,祭奠大非川的唐軍亡魂。眉毛一條,大手一揮,身後的唐軍,便發起了進攻。
.......,與此同時,論欽陵也率大軍,來到了布哈河之畔。但他並沒有著急進攻,不是他不想,而是對面的唐軍,早就出營等著他們了。
唐天子就坐在搭起的高臺上,下面盡是衣甲鮮明的唐軍,旌旗蔽空,軍容浩大。論欽陵心裡不由升起幾分無力感。
打這樣的大戰,打的就是消耗,唐軍是源源不斷的轉運,以保障旺盛的戰力,可他的軍隊卻在小人的陽奉陰違之下,供給減半,忍飢挨餓。
此刻的論欽陵,真是把那些貪圖小利的短視之徒,拎到陣前看看。讓唐軍捱過這個寒冬,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