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九章 衝突爆發,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唐軍與吐蕃在焉耆鏖戰之時,長安的朝堂,突然颳起了一陣“妖風”,竟然有人四處鼓吹今日之盛,皆賴太皇太后之功,應以上尊號。

檢校東都留守-武三思更是藉著這股風,帶著張嘉福等大小官員,洛陽人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太皇太后受尊號“越古金輪芒神天后”。

再三推遲後,武后也只能勉強接受,並下旨意大赦天下。

與此同時,東魏國寺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獻上,《大雲經》言“太后乃彌勒佛下生”,當代唐為閻提主(佛教以人世為閻浮提)等等。

在武三思等大搞君權神授活動中,太皇太后武氏,也成為了神一樣的人物。

不僅如此,武三思還奏請監國,言太皇太后有大功於社稷,輔高宗定鼎天下,誕育孝敬、孝仁皇帝,又佐聖人穩定龍廷,功莫大焉,當立即立武氏七廟於東都。

追尊其先世祖先為皇帝;追封其異母兄元慶、元爽,伯父、堂兄弟為王;並將武氏宗族,劃歸與李氏並列,從此為宗不為戚。

此言一出,至京師賀皇子、公主出生的李氏宗室,當即便翻了臉。

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越王李貞、紀王李慎、濮王李欣、新安王李徽......,南安王李穎等紛紛上書,請以國賊論處武三思。

李遊道、王璿、崔神基、李元素、孔思元、任令輝等朝中清流臣工,更是義憤填膺,請監國下詔,推鞫武氏一族,特別是稱病在家的宰相武承嗣。

宗室與清流們都抱著一個觀點,天下是聖人的,是李氏皇族的。在這種關鍵的時刻,不表態就曖昧,就是妥協,就是有不良的居心。憑什麼,不能在長安大索武氏一族?

看著堆積成小山的奏本,李光順都無語了,他不是不憤怒,而是搞不清楚武后和武氏一族,到底要幹什麼?

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此舉挑戰王道法理,勢必挑撥的所有宗室及百官的底線?他們這麼做,就是在分裂國家,真的不怕國家律法嗎?

薛元超、劉景先、狄仁傑、裴談四相,也是各自長吁短嘆。他們心裡都明白,太皇太后是在那身份壓人,壓李光順這個監國親王。

時下,皇帝遠征在外,朝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西北的戰事上,前後投入的兵力已經高達六十萬之多,動用運輸軍資的民夫已逾百萬。

北線、東北兩個方向,衝突不斷,隨時有可能爆發戰事。此時的關中,是自建唐以來,關中守備壓力最大的一次。

長安城的兵力,維持日常巡邏,把守宮禁和要處不成問題;可若是激出什麼大事,這點兵馬可就什麼事都不頂了。

而洛陽自打定為東都後,先帝就在那屯駐了九萬大軍,原意是建立一套完備的京畿守備體系,而現在卻落到了武三思的手裡,成了武氏一族的砝碼。

裴談放下茶盞,癟嘴道:“老臣把話說的難聽點,他們就是要把殿下和文武百官,架在火上烤!”

甭管李光順同不同意,人家都會照樣去坐,上尊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嗎?皇帝不在朝,李光順鎮不住那些居心叵測之徒,這也不奇怪。

而李光順腦袋一熱,或許按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臣工所請,就中了人家的圈套。他們甚至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光明正大的進軍長安。

“藉著這個機會,幹掉所有的反對者,重新掌控朝政。”

“再斷了前線的軍需,致使我軍大敗!然後讓陛下回來,安心當個傀儡。”

“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她可是什麼事都能幹出來的!”

輿情已經激起了,矛盾已然尖銳到不可調和,光抓武承嗣、武攸宜頂個屁用。武三思那混蛋,現在正等著他倆人頭落地,好為起兵找到合適的藉口呢!

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命反派

奔跑的小野馬

我的資料修行人生

鋒染血

醫妃臨世:楚王殿下請留步

瀟瀟亦銘銘

重生後我成了宿敵的小祖宗

滄海太華

美漫位面交易器

星際大灰塵

我能看見詭異資訊

大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