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喜事禍事?,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奉天宮
看著長安傳來的急章,武后皺了皺眉頭,這不是第一次說皇帝駕崩了,上次的裴談,不就是這麼栽進去的麼?
而且,皇帝這仗打的不賴,從敦煌一路打到焉耆,縱橫千里,前後幾場戰役,殲滅吐蕃聯軍十幾萬,這可是青海之戰後,唐軍對吐蕃取得的最大勝利。
怎麼突然就輸了呢?
對於太皇太后的疑慮,武三思倒是可以解答。他也是被小皇帝折騰怕了,所以特地多留了個心眼,去信問了問劉諱之。
劉諱之給的回話是,補給線過長,運抵前線的物資十隻餘二三,西北冬季嚴寒,將士們只能餓著肚子,頂著嚴寒作戰,軍心銳氣漸漸消退。
論欽陵畢竟是當世名將,最是善長引誘設計,當年的大非川、青海之戰,都是先給唐軍甜頭,然後再大兵團的圍上來絞殺。
這個計策不怎麼高明,但他只要不斷的退卻,唐軍想要繼續交戰,就能輕易而舉的辦到。
皇帝還是太年輕了,以為自己打過幾仗,就有破釜沉舟的能力,結果落了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下場。
說到這,武三思還由衷敬佩道:“侄臣也沒有想到,陛下這麼能打,十幾萬吐蕃蠻子,就這麼給滅了。”
“可惜啊!他太冒失了,要是能再養幾年心性,也許他還真能解決這個西南高原的禍害!”
武三思還得到訊息,莒王妃崔氏已經入宮了,皇后命其代理六宮事務。內侍省也在李光順的身材,趕製新的龍袍。
其他像莒王府屬官,調入中樞任職等異常情況,太多了。總而言之,種種跡象表明,李光順就是在秘不發喪,準備登基。
恩,聽了這話,武后覺得有幾分道理,心中也有幾分相信,長安城裡那個最明亮的少年,真的死了。
嘆了口氣,感慨道:“是啊,那混小子雖然讓本宮很難看,但作為帝王,他的確有可圈可點之處。”
“可惜了,李氏皇族好不容易出了這麼個銳意進取的少年帝王,就因為一場大戰,半路夭折。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事已至此,無法迴轉,等這邊的事結束,武后就派人把他的屍身迎回來,安葬在皇陵當中。畢竟叫了她這麼多年祖母,這點情分還是有的。
至於李光順想登基為帝之事,想都別想!論身份,李顯、李旦這樣嫡出的親王,才是皇位的人選,他一個庶出的晚輩,憑什麼跟本宮要這個?
他把自己當誰了?李守義是先帝頒詔順位繼承人,他是什麼東西,也想繼承皇位?別開玩笑了,他那上朝打瞌睡的毛病,能當了皇帝嗎?
而且,他當了皇帝,武后擺哪兒,還在宮裡養老嗎?
心裡神會的武三思,趕緊說道:“那是那是,姑母才是大唐的主心骨。皇帝要是肯聽祖母的話,也不至於落得今天的下場!”
“姑母,您看,咱們是迎一下,相王還是英王?”
李顯,李旦?
哼,武后對他們早就失望了,在這兩個小子能力一般也就算了,對他這個母親也毫無忠敬之意,立他們為帝,不夠生氣的。
“若生鑄為犁之心,需有平復刀劍之力。他們不是三郎,沒有這種能力,本宮對他們沒什麼興趣。”
武后這話,可是把武三思搞蒙了,既不同意李光順,也想讓李顯兄弟繼位,那這事咋辦啊?
擺弄身前花草的武后,卻意味深長道:“皇后不是生下皇子了麼。”
“位在嫡出,父死子繼,符合宗法人理。不是嗎?”
明白了,武三思懂了,姑母他老人家是想效法竇太皇太后,擺一個小皇帝在龍椅上,然後自己作主。
不不不,武三思說錯了,這些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