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朝議,大唐:開局反了武則天,宗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此良田減少。”

“後來白渠修建完成,灌溉關中的良田增多,糧食自然也就增多,東漢遷都東都,白渠一度廢棄,十六國時,前秦苻堅曾組織過勞力整修過白渠,西魏也曾重修過白渠。”

“自大唐立國以來,重修鄭國渠和白渠,自永徽年間灌溉良田多達一萬多頃(後世折算28萬畝)。”

劉伯溫說出了問題所在,曾經的關中確實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國,在鄭國渠的灌溉下,良田四萬餘頃(後世折算110萬畝。)

經過時間的推移,鄭國渠和白渠荒廢,經歷多次重修才有大唐現在的三白渠,灌溉的良田也才秦朝當年四分之一。

就這點糧食,是絕對無法支撐人口眾多的長安。

“自前朝起,天子不得不往東都就糧,以前太宗、高宗時,所需祿米不多,每年由東都運來一、二十萬石,足夠供給,天子不必東西奔走。”

“現在官祿增多,人口增長,需要的糧食更多,運輸數量增加,依舊無法滿足供給,如今大唐有了蒸汽火車,就能夠源源不斷從東都運糧到長安,便可解長安糧草短缺問題。”

戶部員外郎徐堅起身出班,雙手手持笏板奏道。

自從有了蒸汽火車後,從東都運送糧草方便多了,不僅解決糧草問題,還省了不少勞動力,就連運輸的費用也節省了不少。

長安從此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李璟為什麼提起此事?

“糧草乃大唐命脈,不能不重視,本王決定重新修建新的水利工程,興修引涇工程,引涇河水灌溉良田。”

李璟直接說出他的想法,他要將灌溉的良田恢復到秦朝時期的數量,才能保證大唐長安時刻有足夠的糧食。

“攝政王,如今有了蒸汽火車,完全可以保證長安的糧草充足,又何必再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去重新興建引涇工程!”

“如今國庫並不富裕,實在沒有過多的錢財來興修水利,還請攝政王三思!”

戶部員外郎徐堅說道。

“還請攝政王三思!”

有不少官員起身出列,支援徐堅的話,與其把錢浪費在這上面,還不如拿來給大家發福利,又不是沒有糧食運進長安。

看到不少官員如此鼠目寸光,李璟很是失望,好在還有不少官員,支援李璟重新興修水利工程。

大唐的糧食越多,能夠養活的人就越多,大唐的國力就越強,在冷兵器時代,最能體現國力的便是人口。

“興修水利,灌溉良田,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怎麼能說是勞民傷財,就算花再多的錢,也必須將這項工程做下去。”

“這次要是能夠成功的話,灌溉的良田不僅能夠恢復到西漢時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的繁榮景象,甚至是有所超越。”

“此等利國利民之事,誰要是再敢出言阻撓,如斷我大唐命脈,當按十惡不赦之罪論處!”

李璟見有一半以上的人支援,立刻斬釘截鐵的說道,就算阻礙再大,也必須將興修水利工程進行到底,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水利工程的款項從國庫出,由工部負責修建新的灌溉系統,本王希望諸位臣公,能夠跟本王同心協力!”

李璟看著大殿內的文武大臣道。

“臣等謹遵攝政王令!”

文武大臣行禮道。

“今天的朝議就到這吧!工部尚書留下!”

李璟說道。

“退朝!”

李顯身邊的宦官大聲喊道。

李顯直接起身離開,群臣行禮退了出去。

“經過勘測,本王決定在鄭國渠的遺址上修建新渠,渠首就設立在吊兒嘴,設高壩,壩前建水庫……”

李璟走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開局撿個小媳婦兒

八本太監

大唐:開局反了武則天

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