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東部四王,世子很兇,關關公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變,可棄幽雲之地輔佐魏王,給自己留了退路。
這樣一來,若是許不令直接造反,起兵攻入關中把宋暨一脈殺絕。那魏王自然而然就成了正統的繼承者,可以用密詔號令各路諸侯自立,延續宋氏皇統。
但許不令若是沒敢直接反,而是選擇架空宋暨『挾天子以令諸侯』,魏王得了密詔又拿了遼西軍,自然會反攻關中道。滅了許家後,萬一局勢有變,以宋暨的餘威和皇帝身份,還有翻盤拿回皇權的機會。
不過許不令直接把宋暨宰了,再立新君號令諸侯,新君才九歲沒有根基,宋暨這一脈顯然沒可能翻盤了。
在暗處等待的死士丙,瞧見宋暨身死後,便急急帶著傳位詔書和傳國玉璽給魏王。可惜這道傳位詔書被許不令截住了。
因此,魏王宋紹嬰手上,只有一道模稜兩可的密詔,雖說不影響他掌權,但在其他藩王面前拿出來,肯定會扯皮。
為了防止平定局面後,其他藩王在跑過來搶皇統,宋紹嬰自然是認真道:
「既然關起門,大家都是同姓兄弟,也不說那些虛頭巴腦的話。
聖上雖說好大喜功執政有不妥之處,但謀略心術各位都心知肚明,若非我等怕聖上,也不用彈劾聖上起兵,逼迫其退位。
聖上想削藩獨攬大權不假,但從始至終都是為宋氏千秋基業著想,這點你們不否認吧?」
楚王宋正平遲疑了下,沒有說話,吳、豫兩王則是點頭。
雖然宋暨惹得天怒人怨,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但落得如今下場唯一的原因,只是因為暴露了削藩的意圖,讓諸王都心生寒意。
但站在宋氏的角度來講,宋暨確實沒做錯什麼,不把他們削了,遲早都會像這次一樣,起兵奪皇統;可能他們其中一人繼承大統後,連宋暨定下的政令都不會推翻,反而是順著宋暨的路繼續往前走。
宋紹嬰見諸王無異議,繼續道:
「聖上可能太霸道,但絕不是昏君庸君,只是佈局出了岔子,一步錯步步錯,到最後已經無力迴天;以聖上的性格,肯定把宋氏基業看得比一脈皇統重要,能下密詔讓我光復宋氏,在情理之中;若非如此,王承海代天子轄遼西都護府,是聖上死忠,沒聖上首肯,肯定是聽皇長子調令,豈會背著『賣國賊子』的罵名,跑來投靠於我?」
這話有理有據,其他兩王本就擁立魏王,自然都是點頭。楚王宋正平卻是不信:
「東部四路藩王,你在南邊,宋暨和你又沒什麼交情,憑什麼讓王承海來輔佐你?難不成我們仨都入不了聖上的眼?」
宋紹嬰沉默了下,搖頭一嘆:
「雖然話有點傷人,但確實是如此。聖上向來目光於頂,根本瞧不起我們四人,能下密詔讓我光復宋氏,並非我多出彩,純粹是矮子裡面拔高個。」
「……」
楚王宋正平一拍桌子,卻是沒說出話來。
吳王宋思明和魏王穿一條褲子,此時搖頭道:「正平,你麾下十幾萬大軍,坐擁馬山口、南陽、襄陽等兵家重地,加起來守許不令守了不到一天,秦荊都被朝廷那邊戲稱為『秦跑跑』,你讓聖上怎麼把光復宋氏的重任交給你?」
宋正平聽見這話瞬間火了,怒目道:「本王怎麼打的仗,你們難道不曉得?若是守得住豈會節節敗退?我在前面打仗你們在後面袖手旁觀,事後有臉說本王不出力?」
宋紹嬰抬了抬手:「別吵了。無論如何,這天下不能改姓,現如今當務之急是驅逐許家。肅王佔據關中狹天子以令諸侯,大玥各地勢力群龍無首,只能聽新君調令。以我來看,現在只能遵從聖上密詔,指明新君為許家的傀儡皇帝,由我繼承大統,號令各路諸侯討伐許家。」
宋正平對此自然不樂意:
「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