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斬龍(萬字大更),世子很兇,關關公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敗,每天亦有無數將士戰死沙場。
四王乘亂而起,強徵壯丁民夫近百萬,擾的整個大玥東邊不得安寧,田地荒廢無人耕種,秋天又不知有多少人要餓死。
內憂外患之下,為君者,稱百姓為子民,為天下百姓之父母,當先內安天下,再退外敵,避免無數子民橫死。
現如今,臣攜西涼軍五萬,自配鎧甲戰馬,為聖上平滅內亂,眼看大局將定,聖上卻以無稽之談強令臣退兵!
聖上可知,臣這一退,天下亂局便要拖延多久?
大江南北有多少百姓因兵禍變為流民,又有多少百姓因災荒橫死荒野?」
言辭激昂,雖有不敬之處,但卻說道了朝臣的心坎裡。
從正月初一開始,滿朝文武眼睜睜看著正處於繁華盛世的大玥,在四起的狼煙中變的千瘡百孔。
整個天下陷入戰火泥潭,強徵壯丁糧草,每天都有無數人餓死,各地起義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不速速平叛,每拖一天對大玥來說都是元氣大傷。
作為這個天下的父母官,豈會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若是連百姓安危都不顧,頭上的官帽子,乃至皇帝的帝冕都戴不穩。
滿朝文武沒日沒夜的討論局勢,便是為了先安內部,再退外敵,把大玥恢復到戰前安居樂業的狀態。
眼見局勢有點起色,宋暨忽然就在後面拽著了韁繩,群臣心裡豈能沒有怨言?
天子宋暨也明白這個道理,也從心裡想攘外安內,想讓百姓減少死傷。
但為君者,皇權重於一切!
天下平定後,若宋氏沒了,要這天下太平何用?
這不是自私,而是君主本該如此,沒有誰會慷慨到,為了百姓安危,連皇權都讓給其他人。
聽完許不令的言語,宋暨只是平淡到:
「西涼百姓,也是朕的子民。北齊左親王蠢蠢欲動,調兵回防,並無不妥之處。關鴻業帶著兩萬西涼軍和府兵,足以平定四王。」
許不令上前一步:「那聖上,為何讓臣遠離前線,退守南陽?」
宋暨坦然以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排程比衝鋒陷陣更重要,你年紀尚輕,不能只憑匹夫之勇衝鋒在前,亦要多磨礪這方面的本事……」
「聖上只是怕我許家造反!!」
宋暨正在解釋,昂首而立的許不令,忽然朗聲大呵,壓下了宋暨的言語。
聲若雷霆,在空曠大殿中極為響亮,認真聆聽的臣子都被嚇的一哆嗦,繼而便是滿眼錯愕。
關鴻卓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後,怒目而視:
「許不令,你放肆……」
許不令沒搭理關鴻卓,轉過身來,面向滿朝文武:
「所有人心知肚明,何必在這朝堂上遮遮掩掩!
西涼軍奔行三千里,來到武關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大玥的太平。
只因為我能徵善戰,連克南陽和襄陽,忽然就強令西涼軍滾回西涼,能是什麼原因?
我許家坐擁十二州之地,手握二十萬重兵,兵強馬壯、功高震主,早已遭人猜忌。若我再平滅四王,收攏兵馬樹立威信,關中軍便壓不住,聖上怕我許家造反!
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什麼能讓聖上,下這道近乎荒唐的聖旨?」
怒聲呵問群臣,文武百官卻是吶吶無言,不太敢回答,畢竟這就不是該擺在檯面上說的話。
關鴻卓臉色憋的通紅,怒聲道:
「你胡說八道!聖上豈會……」
許不令雙眸帶著鋒芒,掃視滿朝文武: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此理自古有之;但我要問一問你們,我許家可曾造反?
甲子前開國,我祖父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