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節,鬱秀才,予喬,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家舅舅兩個在鬱家待了沒兩日就走了,實是過了年節,家裡忙不說了,且為了丁小秋能來唸書,原跟三房穿一條褲子的二房也翻了臉,如今跟大房沆瀣一氣,這兩房聯合在一起,說什麼以後要供丁小秋唸書,那家裡就更緊巴巴的了,作為丁小秋的爹孃,自然是要多做一些事兒的,否則,誰心裡也不平不是?
丁家老兩口為了丁小秋駁了大房和二房,如今也不好再壓,總得讓人撒撒氣不是,倒是預設了讓丁三舅跟丁三舅母多做活計的事兒。
好在他們也是心甘情願,為了以後出個讀書人,現在累些也不怕,走時丁三舅和三舅母拉著丁小秋說了不少話,等人走遠,一貫看著沒心沒肺只愛吃食的丁小秋難得沉默了下來,鬱桂舟等人也沒去叨擾他,任他自己想個明白。
元宵節後,鬱桑和謝澤都回了鎮上,村裡村外環繞的年節味兒徹底淡了下來,新的一年又開始忙碌起來,這時,方家那頭也把三十張桌椅給送了過來,加上鬱桂舟自己抄錄的幾十本啟蒙書,製作好的沙盤等等備好時,終於給等了不少時候,早就在打聽的村民們一個確切的訊息,他的這個學堂不日將正式辦學了。
開學第一日,謝家村以及周邊村落一共來了三十個小娃,恰好把鬱桂舟在方家那邊定的桌椅填滿,趕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謝家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學堂正式成立。
最初,還有不少村民們饒有興趣的守在竹籬笆牆外看著鬱桂舟給小娃們統一發了啟蒙書,心裡那高興勁還沒展露出來,就聽鬱桂舟笑著說道,這啟蒙書並不是贈與給所有來讀書的小娃,只是暫時借與他們讀,且每日還得把書收回來。
當然,若真有學得快的,資質突出的,也可在他那兒登記,把書帶回去。
就算是借,也足夠讓村民們揚起了大大的笑臉,心裡不知道翻來覆去的誇了鬱桂舟多少回了,他們雖四六不懂,但也聽說過,鬱桂舟所出的啟蒙書,在鎮上那可是三倆銀子一本,相比別的啟蒙書,足足貴了一倍,但賣得卻更好。
清縣轄下,雖窮苦人家多,但富人也不少,三倆銀子對他們來說跟割肉一樣,對人家富貴人家來講,不過是一身衣裳的銀錢,卻能讓小娃們學到更好的,誰還去講究那一二倆銀子不是?
發下了書,鬱桂舟先講了姓氏的由來,先是趙錢孫李,講了讀音,由來,還編成了一個個小故事,道:“從前啊有一個叫造父的人,他為周朝穆王駕車,穆王念他有功,便把趙城賜了給他,從此以後他的後代以國為姓,還有一位皇帝,他姓趙,所以,在書裡,趙這個姓氏便排在了第一位。”
下頭的小娃見他講得有趣,便七嘴八舌的笑著唸叨起來,有膽大的,還問他:“先生,那我以後給皇帝駕車,他會給我一個城嗎?”
天真幼稚的童言,別說鬱桂舟笑了,便是守在外頭的村民們也被這句話給逗得直笑,有人還對一個大漢誇道:“謝大力,你家牛蛋還想著當城主呢?”
那叫謝大力的壯漢神情滿是驕傲,只嘴上唸叨著:“這渾小子,從他來唸書,還東想西想的了。”
鬱桂舟朝堂下看了看,見不少小娃笑得東倒西歪的,而牛蛋還滿臉認真的看著他,尋求著一個答案,臉色正經了幾分,反問他:“為何想要駕車而不是做別的呢?”
牛蛋回答得很爽快:“先生,駕車就能得一城,為何還要做別的?”
鬱桂舟驀然失笑,一邊感嘆著這孩子倒是個聰慧的,一邊說著:“造父的造字非這個趙,”他在沙盤上寫下了一個趙字,接著指出:“他因得了穆王賞識才得了一城,從而改姓趙。”
他目光轉向了牛蛋,笑得溫和:“你有給陛下駕車的想法是美好的,但今時不同往日,比如去年一塊糕一文錢,年節時兩文錢一般,時辰不同,價值就不同,明白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