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九章 第九識無垢之體,最強神眼,小妖,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之外,還有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和第九阿摩羅識。

第七識、第八識、第九識,都是深層次的識能,它並不像前六識那樣具體,而是抽象的東西。

中土佛門的唯識宗,認為宇宙萬物的根本在於識,是識演化出了宇宙萬物,識是萬法之源,萬物之始。

修行有成的人,可以把“識”轉為“智”,從而達到彼岸,獲取大自在。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五識,能轉變成為成所作智。

這個“智”聽起來很是拗口,解釋起來就是五識所得的智,且此智必有成就,自證化他兩利應作的意思。

其實就是道家所說的圓覺中的覺我,以張均為例。他透過實現自我價值而自證證我,並在此過程中方便了他人,成全了自己,這是兩利的事情。而他的所作所為,都來源於五識對外界資訊的反饋,稱為成所作智。

第六識稱作意識,它是前五識的綜合,喜順厭逆。若得道,這一識可以轉為妙觀察智。

妙觀察智,就是道門的“覺他”。妙觀察的意思就是能夠看透諸法本質,並且能夠把這種本質告訴其他的人,讓他們也能分別事物的本質,讓他們在修行上不轉退。相比覺我,這一層次更進一步,有普度眾生的胸懷。

當年張均一入圓覺就擁有開啟了意識,待到“覺他”之時,他的意識其實已經化作了“妙觀察智”。

不過佛門的修法不同,卻是從本源上入手。佛門認為前八識的轉變,都要依託於第九識,也就是阿摩羅識,也稱清淨識,無垢識。

蓋因第七識是對前六識的喜惡取捨,即對於喜愛的貪戀,對於厭惡的嗔恨,因此它又稱分別識。佛門修士想要把前六識轉化為智,就必須先轉化第七識。

第七識上是第八識,稱阿賴耶識。這一識是貪和嗔的記憶,也就是佛門所謂的“業”,因為它藏了業,所以稱為藏識。同時它又是一切果報的緣起,又稱作根本識。

人們常說“舉著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的藏識。一個人行了惡事,造下的“業”就會藏入第七識,並在適當的時機顯現,就像種子遇到了土壤重要發芽一樣。

人的藏識裡有惡的種子,也有善的種子,最終都會顯現出來,產生不同的果報,這就是所謂“業力”。

第七識和第八識可以分別轉變成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道門的覺空之境,大致相當於平等性智的一部分,但還稱不上完整的平等性智,剩下的那部分要等到他半步神通的時候才能領悟。

至於後面的大圓鏡智,以及第第九識阿摩羅識轉成的法界體性智,那就更加玄奧莫測了,根本不是張均可以領悟的。

不過他明白,能夠領悟第九識的人必將徹底覺醒,擁有不可限量之成就。圓圓是無垢之體、清淨之體,難怪魔域會找上她。

一瞬間,他腦子裡閃過許多東西,定了定神,他問:“耶羅,如果她能把第九識轉為智慧,擁有的法界體性智到底屬於哪個層次?”

耶羅笑了笑,說:“由凡人成佛,有十萬八千步,她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你又何必在意呢?”

張均心中一動,道:“是,我明白了。”

“第九識可視作有染的佛性,法界體性智可視為無染的佛性,法界體性即是六大,即地、火、風、水、空、識,此為無上智,無等等智。”耶羅道,“道門之大羅、混元也不過如此。”

對方的最後一句話,頗有門戶之見了。其實佛道雖有融合,可畢竟也有些齷齪的地方,修行理念上大不相同。

張均就曾聽道門中人議論,認為佛門的第九識純粹就是意淫,根本就不存在。當然了,也有佛門中人認為道門的混元道果是妄想,根本不可能存在。

他只是笑了笑,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開始的修道生涯

醉月浮生

小騷貨(NPH)

憐小憐

神奇寶貝之武神降臨

紫小子

穿書後和總裁帶薪戀愛了[娛樂圈]

林盎司

回聲(兄妹骨科)

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