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節,咬定卿卿不放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時卿陪元賜嫻吃過了飯食, 起身擬了封文書,大致講了些現下回鶻境內情形與王室眾人態度, 翌日叫曹暗代為呈入宮中。

徽寧帝見過曹暗後,自然不能叫他空手回去,便大手一揮, 差人給陸府備了些上等的滋補品,請貼身宦侍跟他一道去永興坊,順帶捎上了一名太醫。

昨日宮中太醫就已奉命來過陸府, 只是當時元賜嫻沒醒, 才沒給她診脈, 只簡單詢問了大致情形,如今再走這一趟,已然不是關切的意思, 而是有意試探了。

徽寧帝如此多疑, 本不可能全心信任誰,哪怕陸時卿也一樣。他先前之所以對張治先發火,其實不是痛恨他口不擇言, 而是下意識對他所說的話感到懼怕。

陸時卿雖只官居四品,手中的權勢卻實在太大了,且這些權勢,還是由徽寧帝親手交給他的。誠然,張治先這個宰輔一直跟他不對付,不無藉機落井下石的可能,但這些話卻提醒了老皇帝,一個接連與南詔和回鶻王室頻繁接觸的臣子,實則是很危險的存在。如果他想,未必不能在兩次出使中與敵國達成密謀之議,倘使再加上元易直的支援,後果甚至不堪設想。

於是昨日,張僕射便給徽寧帝出了個主意。元家長子元鈺多年未得子嗣,如今既然元賜嫻膝下兒女雙全,何不趁機冊封其中一個,然後接來宮中撫養,以顯“聖恩”。如此一招,可說既捏住了陸家,又防備了元家。

徽寧帝面上沒作回應,實則卻已隱隱心動了,只是這種假情假意的聖恩,元陸兩家自然看得明白內裡涵義,元賜嫻剛出了這樣的事,他也不好當即奪人所愛,最好還得先打探清楚她的身子狀況再說。

宦侍來後,陸時卿恭敬接待,之後便由太醫給元賜嫻把了脈。

太醫診完,略有些詫異。回頭跟徽寧帝如實回稟,說元賜嫻這身子,三五年內必然無法再生育,之後是否會落下病根,是否有機會受孕,都得看接下來歇養得如何。

徽寧帝聽了以後,一時陷入了躊躇。

他對陸時卿的防備是未雨綢繆,卻並非真要和這素來寵信的臣子撕破臉皮,一聽元賜嫻是如此情形,就知道接孩子的事不好辦了,只得暫且按捺下來。

元賜嫻實則早在孕期便曾擔心過這事,一看太醫來診脈,就猜是聖人起了心思。畢竟老皇帝已經不是第一次使這種招數,當初給阿爹封王后,不讓年幼的阿兄跟著一道去滇南,就是要叫他留京為質的意思。

幸虧她如今身子不利索,反倒因禍得福,保全了一雙兒女。

只是老皇帝心中既然埋下了懷疑的種子,便只有叫它越長越盛的份,往後的一路將會更難走,她怕這事遲早有天還是會降臨到孩子的頭上。

陸時卿卻叫她別擔心,然後氣定神閒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辭官書,翌日差人送去了紫宸殿。

元賜嫻起始嚇了一跳,想了想才明白過來,這是他和鄭濯一貫使的以退為進法。

這封“嘔心瀝血”的辭官書是在告訴徽寧帝,他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非常心寒,非常失落。所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既然聖人這麼不信任他,他願意辭官返鄉,回到洛陽閒居,往後再不過問朝事。剛好他這次去倒回鶻,一路風霜雨雪,與突厥幾度生死交鋒,身體怕也受了磋磨,如果聖人願意恩准,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元賜嫻覺得他這次玩得挺大,如果第二天,徽寧帝在辭官書上寫了個“準”字,那可就很有意思了。

結果卻是沒有如果的。因為陸時卿說,他在前一天的文書裡說明回鶻內情時,悄無聲息留了幾處伏筆,吊著老皇帝的胃口,便是不說長遠,光為了眼下突厥與回鶻尚在進行的戰事,他也不可能捨棄他這個臣子。

徽寧帝果真慌手慌腳差了宦侍來,說這辭官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