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節,咬定卿卿不放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席。他本來沒興趣參加,這下就勉強去一去。
二月十四當日,他煎熬半天,聽那些無聊人士吐著唾沫爭來比去,看上首鄭濯和元賜嫻吃著瓜果說說笑笑,差點沒睡過去,好不容易等一個叫竇阿章的得了頭彩,這流觴宴才結束。
眾人散席,他有意留了片刻,瞅準了元賜嫻跟鄭濯道別,起身打道回府的時機。
鄭濯大概原本是要送元賜嫻回勝業坊的,看穿了他要道謝的意圖才沒提出。他便抓緊機會跟了上去,暗想怎麼開口打招呼比較自然,比較不矯揉造作。
——縣主,您也在這裡,您這是準備回府?
——縣主如何竟一人在此,殿下沒送送您嗎?
——縣主……
他剛想到這裡,忽見前頭人步子驀然一停,回身瞅他,幹眨了兩下眼奇怪道:“陸侍郎,您跟著我幹嘛呢?”
他當時心裡猛打一個咯噔。
天殺的,被看出來了。
第116章 番外·前世·陸時卿(二)
他心裡打咯噔, 面上自覺裝得不錯,既被發現是刻意跟隨, 就沒再掩飾,見長長的走道四下無人, 只她兩名貼身婢女,便說:“陸某是來向縣主致謝的, 玉戒的事。”
元賜嫻卻像根本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 聽他提了“玉戒”才恍然大悟, 說:“您這是替邊關百姓謝我呢?”
他那會兒一下便噎住。
鄭濯和他在朝堂裡打磨慣了,心裡裝的都是一斤一兩的算計, 看人家幫個忙, 就開始揣測其中究竟。其實哪有什麼複雜原因。他和談順利, 邊關百姓就少受點罪, 做對百姓好的事, 需要理由嗎?不是他去和談, 她一樣會幫吧。
只是元家身份敏感, 關心百姓就像搶老皇帝飯碗一樣,所以她大概沒跟作為皇家人士的韶和表露這份憂民心思,用了“因陸侍郎在大明宮替我解過圍,所以想借玉戒回報”的藉口。
陸時卿當時想,雖說鄭濯這樁婚約算是被老爹趕鴨子上架, 但這個瀾滄縣主既四清六活,又心懷蒼生,倒真有幾分母儀天下的風範。
他覺得鄭濯賺著了。
而元賜嫻目光越是真摯, 他便越覺自己此前的揣測狹隘,內心尷尬之下,當然沒再提個人的謝意,雲淡風輕說了句“是”。
元賜嫻接著道:“我在滇南長大,做這事理所應當,您不用謝我,倒可以謝謝公主。她那天知道玉戒對您有用,親手翻遍了整個庫房呢。”
陸時卿早就謝過了,只不過是託人帶的口信。受了恩不表態說不過去,但他對韶和沒那種意思,韶和待他又實在執著,他若親自上門,怕她再生出無謂希望來,所以這個謝,道得含糊了點。
他跟元賜嫻說已經謝過,隨即見她微露惋惜:“聽說公主要去敦煌了。”
他約莫知道她在想什麼。韶和這一走,日後可能再不會回長安,她大概在可惜好好一個公主放著金枝玉葉不當,因為一個男人傷心遠走吃風沙。
他當時跟元賜嫻不熟,本不該跟她講私事,但也不想任何人誤會他和韶和的關係,叫京城裡再起流言,於是說了句“人各有志”,暗示沒打算留韶和,把自己摘了個乾淨。
她一聽就懂了,明白他對韶和無意,就打了個圓場:“您說的是。”然後道,“您要沒別的事,我就走啦。”
他點頭,不鹹不淡與她別過,一扭頭卻看鄭濯快步追了出來,擦過他的肩趕上元賜嫻,說:“我忙完了,送你回去。”
剛才鄭濯為了給他機會當面致謝,估計跟元賜嫻講了“有事不能相送”,等他謝完,又特意再來送她。
他有點意外。相比他,鄭濯性子開朗一些,待人也更和煦,在流觴宴上跟元賜嫻聊天就和對別的朋友一樣,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