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酒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0節,三國小術士,水冷酒家,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魏明帝曹叡,恰逢流年不利,噩耗頻傳。大司徒王朗主動請求出徵,為的就是陣前鼓舞士氣,增加勝算,但卻被諸葛亮幾句話罵死於兩軍陣前,訊息傳來,朝野震盪,流言四起。
憑一張嘴就能殺人,諸葛亮果然是個無敵的存在,因此出現了一種傳言,說諸葛亮是武神下凡。
之前許多認為蜀國必敗的大臣們,紛紛改變了看法,有人甚至向曹叡提交了割地求和的荒謬奏摺。
曹叡氣得肝顫,甚至動怒想要殺一批大臣,被陳群堅決的阻攔,好在陳群和華歆終於統一了戰線,在朝堂上痛斥大臣們的懦弱,才讓這一場風波漸漸平息下來。
王朗乃三代老臣,軀體被運回之後,曹叡親自為其主持了祭奠活動,痛哭失聲,幾度昏厥,令大臣們無不動容,盛讚聖上真是明主,有情有義。隨後,王朗的兒子王肅繼承了蘭陵侯的爵位,官至中領軍。
就在這一切操辦結束,又傳來了曹真大敗而且身負重傷的訊息,似乎更加證實了諸葛亮不可戰勝。曹叡錯愕之餘也並沒有遷怒於曹真,而是送去了許多賞賜,承認此次失敗跟自己的瞎指揮有關。
曹真為此大為感動,但病體並沒有因此好轉,飲食越來越少,漸漸露出下世的光景,曹叡聞聽訊息,傳去旨意,讓曹真回到洛陽休養。
內憂外患,為了沉澱心情,保持清醒的頭腦,曹叡選擇了一件帝王很少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去種地,體驗農耕生活,瞭解百姓疾苦。
早春的陽光,泥土的清新,竟然讓曹叡感到了無比的自由,大有一種當皇帝不如當農夫的另類感受。
聖上去種地,這讓朝臣們如何能接受,勸歸的奏摺如同雪片般飛來,曹叡不為所動,就是沒人能頂替他的位置,不然的話,他都想此生就做一名農夫,才不去管那麼多世事紛爭。
曹叡當了不到半個月的農夫,剛剛回歸了平靜,但一個噩耗再度傳來,將他從田園生活中喚醒,大司馬曹真病故,魏國再失砥柱。
曹氏家族,盤根錯節,凝聚一心,這是魏國穩定的基礎,到了曹叡這裡,宗族的勢力卻被逐漸的削弱。
曹叡從田間回到了朝廷,再次悲傷的主持了曹真的盛大葬禮,並給予了曹真極高的評價,曹真得享進入宗廟,諡號元侯。
曹真的長子曹爽繼承了爵位,但曹叡還是覺得不夠,又把曹真的五個兒子全部封為列侯,此舉引起了大臣們的極大不滿,都認為一個敗陣的將軍,身後子嗣不該享受如此尊榮。
其實曹叡也有自己的打算,希望藉此再次壯大曹氏家族的威望,從青年一代中挑選出傑出的人才,最終目的是鞏固自己的江山。
儘管曹叡做了許多,但看似鐵桶一般的魏國朝廷,已經露出了分崩離析的苗頭,諸葛亮和孫權雖然沒能推翻魏國,卻無形中動搖了魏國的政治根基。
諸葛亮依舊屯兵漢中不曾退走,戰爭不容逃避,曹叡跟陳群仔細商議了一番,曹氏大將青黃不接,決定再度啟用司馬懿,擔任大都督一職,統領西部諸軍,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一干重量級人物,皆歸司馬懿管理。
“莫記前嫌,西部戰事,非君不可付者,深為拜託!”當司馬懿看著曹叡書信上的這一行字,先是大笑,繼而痛哭失聲,朝著洛陽方向叩拜:“聖上,但請放心,有司馬仲達在,決不讓蜀軍踏入半步!”
司馬懿感激涕零,但是他的兒子們卻更加不滿,用得著人靠前,用不著靠後,說到底這個朝廷還是曹氏的,司馬家做出再多貢獻也是為人驅使。這樣的話自然不敢跟父親司馬懿說,偶爾露出不滿情緒都會遭到嚴厲呵斥,於是兒子們對此選擇沉默,既不說好,也不說不好。
隨即,司馬懿回到長安,重新坐回兵馬大都督的寶座,此時鬚髮花白的司馬懿已經五十二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