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酒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節,三國小術士,水冷酒家,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獨有偶,上面有句和諸葛亮很相像的話,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這裡的二橋指的是連線銅雀臺與玉龍臺、金鳳台的兩座橋,好像跟天上的彩虹一般。
很明顯,此橋非彼喬,據說曹植做此賦之時,周瑜已經死了,隨著時光飛逝,一千八百年後,還有人說曹植並沒有寫過這樣的詩賦,不過,如此優美的文字能傳承下來,後來人又有誰真的在乎其中始末呢?
又在驛館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魯肅再次匆忙趕來,說孫權有請,諸葛亮和王寶玉二人顧不得吃早餐,連忙向著朝陽宮趕了過去。
還是在那間頂樓的圓形房間裡,孫權的桌案之前,密密麻麻的站著上百位文臣武將,孫權表情凝重的當眾正式宣佈:“諸公,曹操老賊覬覦江東久矣,孤與老賊誓不兩立,決意要與之一戰到底。”
武將們立刻發出了一片歡呼,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文臣們卻是一片嘆息,人人垂頭喪氣,好似大難臨頭,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反對,張昭的例子就擺在前面,這時候還在家關禁閉呢,誰要是這個時候亂說話,只怕很難有好結果。
孫權根本不看這些文臣們,對周瑜道:“公瑾,此次征伐曹操,孤便拜託你了。”
“臣願與曹操決一血戰,雖萬死猶不辭!”周瑜激動的說道。
孫權拔出自己的寶劍,大聲宣佈道:“今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三軍,凡有不聽號令者,無論親疏遠近,即可以此劍誅之,不必奏報。”
說完,孫權便把寶劍遞給了周瑜,周瑜雙手接過寶劍,淚光盈盈,再三叩頭稱謝。
孫權接著宣佈老將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兼任江東特使,一切安排妥當,孫權這才對下方的諸葛亮笑眯眯的說道:“孔明先生,可否留在此地,助公瑾一臂之力?”
周瑜有點不高興,他自負的認為一切單獨都能搞定,諸葛亮又算什麼,況且還不是江東的人。
諸葛亮看了一眼周瑜,略微一猶豫,隨即點頭道:“蒙孫將軍不棄,願意效勞,早晚拱聽都督驅策。”
聽到“驅策”這兩個字,周瑜這才微露笑容,心中暗道,諸葛亮啊諸葛亮,看我怎麼收拾你!最好趁機找個麻煩滅掉,以防他們將曹操建銅雀臺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說出去,也省得媳婦認錯人。
孫權交代完,又把目光移向了王寶玉,思忖了半晌,才又說道:“寶玉,你暫領我之伴郎一職如何?”
啥?又是伴郎?難道孫權也認為自己是小福娃?王寶玉不禁一呆,不明白孫權這是啥意思。
諸葛亮則又是輕聲咳嗽又是使眼色的,讓他趕緊麻溜的答應,王寶玉只好拱手道:“願為孫將軍效犬馬之勞。”
“你雖為伴郎,卻不必常伴我身側,可在軍中自由行走,凡事也可直接見我,這塊令牌你先收好,無論你去往何處,諸位不可阻攔。”孫權說道,從袖中取出一塊鑄鐵狀的令牌,身側之人連忙接過,轉遞給了王寶玉。
大家伸長脖子一看,都發出了唏噓的感嘆之聲,周瑜看見令牌,臉上也頓時變了色,帶著幾分的嫉妒,也有幾分惱羞,哼了一聲,將臉別過去。
王寶玉雙手恭敬的接過來,此時也看清了令牌上的兩個隸書大字,我靠!不要誤會,這兩個字是感嘆詞,令牌上面寫著的正是,免死!
嘿,孫權也給了自己一塊免死令牌,這面子真夠大的。王寶玉心中樂開了花,他就喜歡這玩意,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收藏價值,於是一再躬身表示感謝。
感激之餘,王寶玉也有些納悶,難道孫權看出來自己是個惹禍精,所以才主動賜予自己一塊免死牌嗎?
只不過,孫權也沒解釋原因,隨即宣佈散會,還通知周瑜若干人等,會後再到他辦公室繼續商討打仗事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