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臨戰藉口,明末遼東從軍行,遼鷹,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林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以年紀順序排列依次是長兄楊飛、長姐楊蘭、二兄楊羽、三兄楊森(早夭)、五弟楊雷、六弟楊霆、小妹楊媛。“四郎”既是他的乳名也是暱稱,多是家人和長輩這麼叫他。
“滿倉叔,讓鐵鎖叔回來吧。我若猜的沒錯的話,建奴大隊人馬此刻正向薩爾滸撲來,晚了就來不及了。”
楊林說罷抬頭望了望天空。此時已是下午申時正刻,風雪已經停了,還有一個多時辰太陽就下山了。
李滿倉五十多歲,是征戰多年的老兵,臨戰經驗豐富。他隨楊林在這山頂上站了這麼長時間,見鐵背山方向殺聲一直未停,便知戰局膠著。戰局膠著就不是好事,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勝負。而勝負,則是要用人命來換的。
但作為長輩,李滿倉不能在晚輩面前露出對戰局的擔憂,尤其楊林還是第一次隨軍出征,就更不能落了身為長輩的顏面。
便笑道:“四郎莫擔心,咱們在這山上好歹有兩萬大軍呢,又不是泥捏的。就是兩萬只鴨子讓建奴抓,他不也得費上幾天光景?再說咱們挖了壕溝也豎了柵欄,在這附近的幾處山頭也都設了大營,居高臨下看的一清二楚,他建奴想攻上來沒那麼容易!”
“希望如此吧!”楊林苦笑一下。明軍在薩爾滸山上是修了些防禦工事,但那些玩意能擋住建奴才怪了呢。因為時間倉促只挖了兩道壕溝,但深不過兩尺。壕溝外佈置了一些兵力和火槍火炮。
壕溝在這冰天雪地裡也就能挖這麼深了,邊緣隨便插了些據馬和鹿砦,實際作用如何鬼才知道。
再說那些作為營地防護的柵欄,就是把木頭的一端削尖了豎在早已挖好的只有一鍬深的溝裡,然後再用繩索連起來繫牢,外面再放上一些據馬和搭建幾座箭樓,營地就算建立完成。野貓野狗肯定是進不來的,但其他的就不好說了。
最讓楊林驚詫的是明軍戰鬥力的退化和武備鬆懈。明軍的戰甲和武器並不比後金軍差,但是因為上下貪汙腐敗、偷工減料之處甚多。日常又軍紀鬆弛,對武器裝備不注重保養,其使用效能大打折扣。
而後金軍對武器裝備的養護極為嚴格,鎧甲要明亮如鏡,武器要銳利如匹,違者軍法嚴懲。
現今大營裡的明軍士兵幾乎全躲在營帳裡取暖或睡覺,既不加固工事也不做戰前各項準備,完全沒有大戰在即的緊張感。他覺得自己大大高估了這些明軍精銳的戰鬥力,極度懷疑自己給杜松建言那件事做的到底對不對。
另外,楊林最大的苦惱就是所轄人手嚴重缺編。按大明募兵制,他們被稱為“營伍兵”,簡稱營兵。仿古代軍隊什伍之制,五人為伍,二伍為什,另設什長一員;三什為隊,另設隊官一員;三隊為哨,另設哨官一員;五哨為總,外立把總一員;五總為營,俱屬主將一員。(明軍營兵編制在中後期已不固定。)
楊林自己的騎兵乙哨按編制應有一百人,但因軍中吃空餉現象嚴重,現實有騎兵六十八人。這六十八人中去掉老弱,實際能上馬的有六十人,而在馬上能持矛揮刀作戰的不過五十五人。
但讓楊林比較欣慰的是自從去了那個人間轉了一圈之後,自己的身體各項機能大幅增長。如原先一口氣能跑十里,現在就能跑二十里;原先能舉動二百斤的石鎖,那麼現在就能舉動三百斤。
明朝在遼東的駐軍極少是後金反叛的原因之一。據萬曆四十六年七月兵部尚書黃嘉善上疏所言,全遼明軍員額是六萬人,剔除城堡、驛站、驛兵等,實有兵員兩萬人,就是這兩萬人還要負責各地的守備等事宜。
一日前,楊林以出營探察敵情的名義向自己的上司把總王合討得了令牌,他實際是想偷偷去前方找父兄。但王合明確告訴他,半個時辰內必須回營交令,否則軍法處置。
因為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