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以念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治病,三國:這個劉璋強的離譜,瑾以念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起努力的結果,這些人也都功不可沒,而且要說主要的功勞還是劉璋的最大。

劉璋先是想出方法,又製作了口罩和防護衣,之前這些人都沒見過防護衣和口罩,劉璋發明以後,給他們使用,這些人才知道劉璋是早有了萬全準備,這些大夫就是來跟著混功勞了,劉璋如果在別的地方徵召大夫,他們過來按照劉璋的方法也能治好這些人。

這些人聽到華佗的回答,反思過後發現真是什麼回事,如果沒有劉璋發明的口罩和防護衣,在這士兵和大夫都會被傳染,到時候別說治病了,士兵不譁變就不錯了。

這次疫病的處理能夠這麼及時,也是多虧了永安縣令王乾前期及時發現並且將這些人隔離封鎖,如果病情擴散開來,將會波及更多的百姓,到時再想治療就得花費好幾倍的人力物力。

劉璋把這次的功勞都一一記下,準備回去後報給劉焉,在潤色一下報給朝廷,把疫病都平息下來這可是大功一件,朝廷必然有封賞。

但是封賞不封賞的那都是後話,劉璋也不在意,面前的問題是劉璋要考慮的,就是籌建醫院該提上日程了,這不,休息了兩天,準備回城之前,劉璋又把這些人叫到一起,說出要建立醫院的想法。

華佗之前就聽劉璋說過這個事,現在見劉璋確實要興建了,立刻舉手贊同,認為這是一個利民的方式。

因為人畢竟多,都七嘴八舌的再問,劉璋讓他們這些人先互相討論,自己研究,反正要建立醫院不是一朝一夕隊事情,選地址,建造都需要時間,現在只是先徵求這些人都意見,等醫院建成了還要仔細的制訂政策。

這些人互相探討了兩個多時辰,最後總結了幾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拿給劉璋。

第一個自然是薪酬的事情,第二個是怎麼個上班制度,第三是分科是什麼意思。

收集了主要的問題後,劉璋跟他們解釋道:

“這醫院建立起來後,大家都可以到醫院來工作,所得的診金都有記錄,每個人的提成都是有數的,科室的分配看每個人所擅長的方面,如果專精骨傷就去骨科,會治療跌打損傷就去外科,以此類推,每人分工不同,像熬藥,藥材處理等工作都有專門人員負責,每個人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即可。”

劉璋解釋完以後,這些人大致聽懂了,就是官府建立一個龐大的醫館,把這些人都囊括其中,大家還是負責看病,區別就是更加的專業性了,這幫人想了想也不錯,因為這裡面的人有的人在杏林裡最出名的就是醫婦科病,結果慕名而來的都是其他的疑難雜症,這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醫治,治好了那是運氣好,治不好也只能稱是他命該如此,自己迴天無力。

其實劉璋也怕出現這樣的事情,大夫顧及自己的名聲,在自己這邊治不好,也不讓他去看別的大夫,最後草菅人命,受難的還是百姓。

算一算,從出發到現在,前前後後經過了半個多月了,事情處理完了也不能一直讓這些人呆在這裡,劉璋讓張任帶一部分士兵護送這些大夫先回綿竹,回去之後安裝功勞的大小去官府領取賞錢,再把綿竹城所有從事醫療的人員登記造冊,等劉璋回去之後就選址籌建醫院。

劉璋自己帶著人馬在巴東郡各地巡視一番,實地考察一下災民安置的政策落實的如何。

本來劉璋也想讓華佗先回去,但是華佗不肯,請求跟著劉璋同行,劉璋心想帶著華佗也行,萬一哪個地方再爆發什麼病症,帶著華佗在身邊,也能及時的解決問題,然後便決定帶著華佗一塊走。

劉璋這些人走到永安縣城門附近的時候,就看見永安縣令王乾帶著許多的百姓等候在這。

王乾手裡拿著長長的一卷布,布上面寫著大大小小的人名,王乾看到劉璋過來以後,快步上前,把這卷布獻給了劉璋,大聲喊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