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家養小首輔,假面的盛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墉他可真敢!
而同時薛庭儴也進入群臣的視線中,這十年前的案子,他到底是怎麼查出來的?難道說陛下這趟派他出去賑災,就是為了此事?
這一切,註定是個難解之謎。
*
隨著剛回京沒幾日的前浙江按察使葉莒,被一道聖旨派往河南為欽差,拉開了嘉成十八年的混亂序曲。
河南的一眾官員紛紛落馬,大至一省巡撫,小至地方縣官,牽連甚多,顯然嘉成帝是打算徹底整頓此地。
而隨著項竘、姜志毅及呂延壽等人被押解回京,朝野內外皆是動盪不安。
經過這些日子的纏磨,嘉成帝倒也退了一步,涉案官員還是由北鎮撫司親自審理,但大理寺和刑部可派人陪審。
此次的案子沒有主審,由刑部尚書尹年、大理寺卿王崇耀,協同錦衣衛指揮使杜繼鵬、太子少傅薛庭儴,共同審理。
薛庭儴回京已近一月,這是第一次踏入北鎮撫司,也是第一次見到被收押在此處多時的吳閣老。
北鎮撫司的天牢設在地下,乃是前朝舊址,荒棄多年,格外顯得陰森恐怖。
一米多寬的窄道,只供兩人並肩而行,兩側的牆壁是一種黑得詭異的顏色,像是經久失修,也像是被血浸透。
這條窄道很長,似乎走了很久才到盡頭。
到了一處堂中,幾人一一落座,不多時就有人帶著吳閣老來了。
吳閣老穿一身青灰色的棉襖,花白的髮梳成髻,看得出來之前被人收拾過。曾經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員,今日落到階下囚的位置,難免讓人心生感嘆。
“站著回話。”獄卒吆喝道,便去了旁邊站下。
上面的人看著下面的人心情複雜,下面的看上面這些人,何嘗不也是。
“要問什麼就問吧,老夫再說一次,此事乃是有人刻意栽贓,與老夫無關。”
說到栽贓時,吳閣老一雙老眼仿若淬了毒似的瞪視著薛庭儴,連連冷笑道:“薛大人,老夫知道你記恨老夫良久,你又何必存了心害老夫。”
誰都沒想到吳閣老會這麼說,可轉念一想確實也是,河南的事是薛庭儴帶回來的,這二人早有宿怨,清楚當下局勢的都知道。
就不提別的,沿海一帶受損的朝臣不少,可誰都沒有吳閣老的損失大。僅憑浙江一地,他栽了多少門生進去,更不用說還有福建廣東兩地。
吳閣老想把薛庭儴生吞活剝了,都不稀奇,可誰也沒想到,倒是薛庭儴先把吳閣老給洗了下鍋。
首位一共擺了四張大椅,兩張居正位,另有兩張分別放在左右處。
尹年和王崇耀資歷最老,也是老臣,自然坐著正位,杜繼鵬和薛庭儴則是一左一右。可任誰都知道這次主審以這兩人為主,刑部和大理寺不過是個旁觀者。
受審者明晃晃地說主審之一是挾怨報復,這案子似乎就審不下去了,薛庭儴該避嫌才是。
誰曾想他卻是淡淡一笑道:“吳大人所言差矣,本官與你無冤無仇,又怎麼刻意去害你。本官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獲知當年之事,只怪那項竘行事不夠謹慎,竟是派人暗殺堂堂一府知府,不小心被本官的手下撞見了。”
這是表面上的說法,滿朝皆知。
“那薛大人可是敢說你不記恨老夫?”
“本官又為何要記恨與你,我二人無冤無仇,吳大人常年駐於京,而本官常年奉命在外,既無交集,又無恩怨,吳大人還是切莫再攀扯,這對審理此案並無任何用處。”
吳閣老語塞。
是啊,他和薛庭儴雖有宿怨,可這宿怨是不能拿在臺面上講的。難道他說因為薛庭儴連番壞了他許多大事,扳倒了他好些門生,吳家損了數不清的銀子,致使江南吳家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