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章,家養小首輔,假面的盛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濟倉給控制住了。
堂中,燈火通明,薛庭儴審問魏大勇。
這魏大勇長相不起眼,倒是個硬氣的,竟是緊閉了嘴,什麼也不說。
不過他這一套,在錦衣衛面前可不好使。韋雲傑使了個眼色,便有錦衣衛的人上前將之拎了出去,不一會兒外面就響起撕心裂肺的慘嚎聲。
那是疼到極致才能發出的嘶喊,讓人聞之毛骨悚然。
不多時,那人又將魏大勇拎了進來。
就見本來好生生的一個人,竟是渾身宛若無骨,身上也溼透了,卻是冷汗所致。
“說吧。”
然後魏大勇便說了。
……
提起這個,還是要說一說糧倉的事。
大昌兩京十三省共計八百多處糧倉,又分京倉、水次倉,以及地方倉。
京倉專司軍隊餉糧、官吏祿米、皇室宮廷享用,以及調控京師重地糧價等;水次倉則是轉運各地輸京糧食的臨時用倉;至於地方倉又稱常平倉,平時除了用來容納稅糧,每年每個地方倉還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糧食,就是為了處理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例如賑濟、例如平糶。
平糶指的是朝廷對糧食市場的一種調控,在市面缺糧糧價上漲之時,將所儲備的糧食按作正價放入市場,壓低糧價,以免糧賤傷農又或是糧貴傷民。
不同府、州、縣,各有不等的儲備數目,而除此之外,每個省還設有督糧道。
這個督糧道意義有些寬泛,也不是標配之物。
有些省有,有些省沒有,例如江南一帶以及湖廣是有的,因為這幾地是大昌的出糧大省。而對於一些容易鬧出災情的地方,例如河南這個靠近黃河,十年九澇的地方,也設有督糧道,主要是統籌全省之糧,以備不時之需。
像廣濟倉便是充當這樣的角色。
每年各府縣收成之時,除了當地衙門會截留一些糧食充盈常平倉外,廣濟倉也會截留一部分,剩餘的糧食才會轉運上京。
儲備在糧倉的這些糧食是常年不動的,每年都是新糧下了換舊糧。
糧食這東西經不起放,所以各地都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找個糧價合適的時候,將那些放了兩年以上的陳糧賣出去,換上同等數額的新糧。
世人都喜金銀之物,誰也不能免俗,白花花的糧食放在那,眼睜睜看著放成陳糧,市價立馬跌了一半不止,免不了就有人動心思。
明明當年的新糧就可以買一個很好的價錢,為何要等它放陳了,再折價去賣?
於是這糧倉中的糧便被人動了。
起先只是從中撈個差價,後來是撈著撈著就忘了,糧倉的糧越來越少,只能拆了東牆補西牆。
若是換成平時,自然沒事,反正寅吃卯糧都習慣了,若是朝廷有人下來查,他們提前就會得到訊息,補齊也就罷了,可誰曾想今年竟碰上了旱災。
其實去年河南便旱了一次,只是情況不嚴重,也沒到朝廷派人下來賑災的地步。本想著今年會是個風調雨順的年成,誰曾想又旱了。
災情嚴重後,朝廷下命放糧賑災,地方上命令倒是收到了,卻沒幾個地方能拿出糧食賑災。
對著朝廷說是賑了,可惜糧食不夠,其實私底下根本沒放糧。有的即使放了,數量也極少,這也是這次災民會有如此之多,甚至鬧到京師重地的主要原因。
地方的常平倉且就不提,廣濟倉首先就跑不掉,不過災情嚴重也不是沒好處,這麼混亂的局面,怎麼放糧放了多少糧,還不是下面這些官員說了算。
可這些人萬萬沒想到,欽差怎麼就突然殺到了廣濟倉。
明明他們收到的訊息是,這大隊人馬還在其他府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