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章,家養小首輔,假面的盛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廷乃至官員們最後一層遮羞布扯下來。而這次打擊面更為廣闊,甚至涉及到土地問題。
難道薛庭儴說的這些,別人看不到嗎?
當然看得到,不過大家都不說,也就都不說罷了。
都是讀書人,從踏上這條仕途開始,就註定利益是共通的。而這利益之共通,不外乎朝廷對於士大夫的優待。
投獻之風歷來盛行,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士一登鄉舉,輒皆受投獻為富人。
所以朝廷看似還是那麼多地,可這麼多地其中有許多都是不收稅的,甚至有些人為了避稅,勾通當地官吏,將重稅轉嫁在老百姓頭上。
大昌的人口在一天天增多,可能收到稅的土地卻在一年年減少,又有朝廷開阜,那些奸商們為了更大的利益毀田種桑,甚至不惜謀奪百姓的稻田,看似換取了鉅額銀兩,實際上不過是在飲鴆止渴。
於己身沒有直接的干係,可於一朝一國來說,危機早已悄無聲息的逼近。
“微臣知曉現當下有不少人認為微臣這是瘋了,之前重提加徵商稅被眾官圍攻,還歷歷在目,可微臣不想再沉默下去,也是微臣經歷了這些日子,突然有了底氣。因為我不信聖明如陛下,會坐視不管;我不信這朝堂只是藏汙納垢;我不信這裡只有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我不信熟讀聖人書的諸官可以泯滅良知;我不信他們心中只有孔方,而沒有大義……
“所以我來了。孰是孰非,自有公論,即使如今不能蓋棺論定,百年之後還有史書,還有無數後來之人,是時定然能見分曉,而我薛庭儴問心無愧!”
其實最起初,薛庭儴本不是這麼打算的,他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打算以提高商稅作為契機,經過種種佈局,而後切入清丈土地之事。
一切不可操之過急,而是溫水煮青蛙。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底線,只要不越過那道底線,完全可以慢慢操作。
可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是因為漸漸有未泯滅良知的官員站了出來,是因為這些越來越多站出的官員讓他知道,大昌還沒有到無藥可救的地步。
大抵基於那個夢的原因,一直以來薛庭儴對諸官都是失望的,這些官員沒有作為一個官應有的品質。他們無利不起早,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不問對錯,身為官員不知民生疾苦,只為自己謀求私利。
所以他在面對與這些人博弈之時,慣是陰謀,而不喜用陽謀。
是力所不逮,也是因迂迴為之更為便宜。
可這次他不想這麼幹了,他想堂堂正正的站出來,看一看。看看這朝堂上還有多少官員有藥可救,而這天下人之中,又有多少心懷天下之人。
而這一句‘我不信’,述盡了薛庭儴心中擠壓了許久種種。也許打從他連著幾夜伏案奮筆疾書,他已經完全變了,不過誰又知道呢?
也許真如他所言,還待若干年後,史書自有公論。
*
這道《醒世疏》就像一道龍捲風,席捲了個整個大昌。
從北到南,從朝堂到民間,到士林,無數人都在議論著。
唾罵其妖言惑眾者無數,罵其譁眾取寵也不少,這世上罵人罵得最好的,便是這群讀書人。口誅筆伐,一時間各地都充斥著唾罵,甚至不少士子寫時文痛斥。
可與此同時,薛庭儴也迎來了無數人附庸。
誠如他所言,他不信那些人只有孔方,而沒有大義。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他們或許性格上有各種不討喜,甚至私德有虧,甚至也曾做過許多錯誤的事,可同時他們心底也有良知未被泯滅。
就如同那星星之火,只要給其一個引子,便足以燎原
前朝之亡,歷歷在目,難道真要到了那一日,才知道清醒。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