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建興元年),司馬業於長安稱帝,是為晉愍帝。
316年(建興四年),晉愍帝司馬業出降,西晉亡,立朝五十一年。
317年(建武元年)冬,晉愍帝被殺。
318年(太興元年),司馬睿在建業(今南京)即帝位,是為晉元帝,東晉開始。同年劉聰卒,子劉粲繼位,後被殺,劉曜自立稱帝。
319年(太興二年),劉曜還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劉曜部將石勒稱趙王。
322年(永昌元年),王敦兵臨建業城下。晉元帝司馬睿卒,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
324年(太寧二年),王敦卒,王敦之亂平。
325年(太寧三年),晉明帝司馬紹卒,子司馬衍繼位,是為晉成帝,年五歲,庾太后臨朝,王導和庾亮輔政。
327年(咸和二年),蘇峻之亂起。
328年(咸和三年),石勒擒殺劉曜,前趙亡。
329年(咸和四年),蘇峻之亂平。
330年(咸和五年),石勒稱帝,國號仍用趙,史稱“後趙”。後趙擁有北方大部,與東晉隔淮河對峙。
333年(咸和八年),石勒卒,子石弘繼位。
334年(咸和九年),李雄卒,李雄子李期殺繼承人李班自立。石虎殺石弘。
337年(鹹康三年),鮮卑豪帥慕容皝(讀如恍)稱燕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
338年(鹹康四年),李壽殺李期自立,改國號為漢。
339年(鹹康五年),王導卒。
340年(鹹康六年),庾亮卒。
342年(鹹康八年),晉成帝司馬衍卒,弟司馬嶽繼位,是為晉康帝。
343年(建元元年),成漢國李壽卒,李勢立。
344年(建元二年),晉康帝司馬嶽卒,子司馬聃繼位,是為晉穆帝,年兩歲。
345年(永和元年),桓溫任荊州刺史。
347年(永和三年),桓溫伐蜀,李勢投降,成漢亡。
349年(永和五年),石虎稱帝,不久卒,內亂起。
350年(永和六年),石虎養子漢人冉閔篡位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
351年(永和七年),後趙帝石祗被其部下所殺,後趙亡,立國三十三年。氐族豪帥苻健自稱天王大單于,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永和八年),燕王慕容雋擒殺冉閔,冉魏亡。慕容雋稱帝,都鄴,史稱“前燕”。同年苻健稱帝。
354年(永和十年),桓溫伐前秦,兵至灞上。
356年(永和十二年),桓溫大敗姚襄,入洛陽。
357年(昇平元年),前秦苻健繼承人被苻堅所殺。
361年(昇平五年),晉穆帝司馬聃卒,司馬丕繼位,是為晉哀帝。
364年(興寧二年),葛洪卒。
365年(興寧三年),晉哀帝司馬丕卒,弟司馬奕繼位,是為晉廢帝。
369年(太和四年),桓溫伐前燕。
370年(太和五年),前秦大破燕軍,前燕亡。
371年(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溫廢司馬奕,立會稽王司馬昱,是為簡文帝。
372年(鹹安二年)七月,簡文帝司馬昱卒,遺詔以桓溫輔政,依諸葛亮、王導故事。太子司馬曜繼位,是為孝武帝。
373年(寧康元年)七月,桓溫卒。
374年(寧康二年),日耳曼蠻族諸部開始大舉入侵羅馬帝國,歐洲民族大遷徙。
376年(寧康四年),前秦伐前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