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之入懷”。他的漂亮甚至讓魏明帝曹叡十分難堪,因為曹叡讓自己的小舅子毛曾跟夏侯玄並坐,竟被時事評論員們稱為“蘆葦靠在了玉樹旁”。

這就又讓人想起了嵇紹。

嵇紹同樣活得漂亮。他在前去捍衛晉惠帝時,有人勸他帶上一匹好馬。嵇紹卻說,此事只有兩種結果:要麼逆賊伏法,要麼忠臣死節,帶好馬乾什麼?

那人只能一聲嘆息。

實際上嵇紹原本漂亮,他甚至給我們留下了“鶴立雞群”這個成語。事情的原委是:有人對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說,嵇紹真是漂亮呀!那昂然挺拔的風度,就像野鶴獨立於雞群。王戎卻說:那是因為你沒見過他爹!

那麼,嵇康又漂亮到了什麼程度?

跟夏侯玄以及夏侯玄的“同案犯”李豐一樣。只不過夏侯玄是“玉樹”,李豐和嵇康是“玉山”,或“玉山之將崩”。當時的說法是:李豐萎靡不振,或者嵇康酩酊大醉的時候,就像一座玉山將要轟然倒塌的樣子。

不難想象,那是怎樣的風度和風采!

其實漂亮得像玉樹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庾亮。庾亮去世後,一位參加葬禮的名士十分痛惜地說:就這樣把玉樹埋在了黃土中,讓人怎麼受得了!

什麼樣的人,才能獲得如此評價?

外表清朗俊秀,風姿安詳文雅,內心澄明透徹,處世超凡脫俗,沒有一點汙染。用王戎的話說,就叫“風塵外物”(超脫於世俗之外的人物)。

沒錯,瑤林瓊樹,原本就不該在世間。

按照這個標準,庾亮似乎段位還不夠,謝安的伯父謝鯤(字幼輿)就這麼認為。有一次,還是太子的晉明帝司馬紹問他:眾人都拿庾亮跟您相比,您覺得怎麼樣?

謝鯤說:居廟堂之高,為百官典範,臣不如亮。處江湖之遠,一丘一壑寄情山水,亮不如臣。

這大約是實話。八王之亂時,長沙王司馬乂曾下令鞭打謝鯤,謝鯤坦然脫衣就刑,面不改色。後來被赦免,同樣面無喜容。如此泰然處之,恐怕就因為“丘壑獨存”。所以後來顧愷之畫像,便乾脆把謝鯤畫在了岩石裡。這位中國的達·芬奇說:幼輿先生就該待在深山幽谷之中。

然而謝鯤卻其實是在朝的。他也好,庾亮也罷,恐怕都只不過把那深山幽谷藏在了心中。問題在於,人要活得漂亮,與那山山水水又有什麼關係?當這種情愫、情結或情懷成為風尚時,又意味著什麼呢?

也許,我們還得再借用一下謝鯤的眼睛。

人與自然 謝鯤最欣賞的除了嵇紹,就是衛玠。

玠讀如介,是一種玉器。衛玠自己也人如其名,像玉一樣漂亮。據說,少年時代的他曾經坐一輛白羊車在洛陽城裡走,結果滿街議論紛紛:這是誰家玉璧般的孩子?

從此衛玠號為“璧人”。

可惜璧人兒不經看。衛玠二十七歲那年到建康時,由於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的人圍得像一堵牆,竟不堪其擾一命嗚呼,當時的說法叫做“看殺衛玠”。

當然,漂亮得像玉的並非只有衛玠。夏侯玄和庾亮是玉樹,李豐和嵇康是玉山,此外與王戎齊名的裴楷,夏侯玄的遠房侄兒夏侯湛,還有美男子潘岳,也都被稱為“玉人”,夏侯湛和潘岳還被稱為“連璧”。

如此看來,以玉比人,乃是當時的風尚。

那麼,魏晉名士為什麼如此看重玉?

或者說,玉的品質是什麼?

純潔而高貴。

實際上這就是魏晉風度的追求,因為這種風度的創造者是士族。士族這個概念常常讓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學家感到為難,因為在他們的話語系統中沒有相應的詞語可供翻譯。出於無奈,便只好使用“貴族”這個稱謂。

然而士族與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開始的修道生涯

醉月浮生

小騷貨(NPH)

憐小憐

神奇寶貝之武神降臨

紫小子

穿書後和總裁帶薪戀愛了[娛樂圈]

林盎司

回聲(兄妹骨科)

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