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節,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易中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命大臣是他和王導兩人。
然而庾亮的能力顯然不如王導、桓溫和謝安,他一意孤行的結果則是逼反了擁兵自重的地方官蘇峻。蘇峻兵臨建康城下,庾亮只好狼狽逃竄,先去投奔溫嶠,然後又和溫嶠一起向陶淵明的曾祖父徵西大將軍陶侃求援。
陶侃卻要殺庾亮。
這並非沒有原因。於私,陶侃認為顧命大臣的名單中沒有自己,是庾亮做了手腳。於公,蘇峻之亂確實是庾亮一手釀成。所以,當陶侃率領大軍來到溫嶠的駐地時,便明確表示不殺庾亮兄弟,不足以謝天下。而且,也只有殺了庾亮兄弟,蘇峻才會從建康退兵。
當然,也有人說陶侃並無這種表示,只不過大家都這樣議論和猜測而已。但庾亮惶恐不安,則可以肯定。實際上這時的他,已經連逃跑的可能都沒有,只能接受溫嶠的建議,硬著頭皮去見陶侃。
陶侃卻又意外地高抬貴手。
此事同樣是疑案,也眾說紛紜。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說法是:陶侃一見庾亮,就為他的風度神采所傾倒。不但馬上改變了態度,還非常喜歡器重這個漂亮人物。
美能救人一命,這似乎是一個例證。
這當然未必可靠。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庾亮在陶侃面前主動而坦誠地承擔了釀成蘇峻之亂的責任,在“引咎自責”的同時又表現出極佳的風度(風止可觀),讓陶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看法,並表示出欣賞。
可能嗎?
完全可能。
實際上此案與李勢妹妹的故事如出一轍。在那個案例中,真正打動南康長公主的,與其說是那姑娘的長髮拖地和面板如玉,不如說是她的“神色閒正,辭甚悽婉”。或者說,正因為她視死如歸,才格外地楚楚動人。
庾亮應該也如此。
事實上作為魏晉名士和當朝宰相,器量和風度之於庾亮簡直就是起碼的修養。他在與蘇峻作戰兵敗逃亡時,手下計程車兵射箭誤中了自己船上的舵手。當時眾人大驚失色如鳥獸散,庾亮卻從容鎮定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這樣的技術水平,怎麼能指望他打敗賊兵!
這就跟謝安在海上的表現一模一樣。
甚至直到晚年,庾亮也都維持著良好的風貌。蘇峻之亂後,庾亮離開中樞出任荊州刺史,駐節武昌(今湖北鄂州)。某天晚上,一群名士聚在南樓吟詩作曲。就在音調漸入高亢之時,庾亮帶著十幾個侍從來了。眾人正要起身迴避,庾亮卻說:諸位請留步,老夫也興致不淺。
於是舉座皆歡。
那是一個月朗風清的秋夜,參加聚會的也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後來被司馬昱用於制衡桓溫的清談家殷浩。庾亮和眾名士無拘無束地談笑風生,一任涼爽的江風把他們的高談闊論和歡聲笑語送到遠方。
遠在建康的丞相王導,後來是從王羲之那裡聽說這件事的。聽完,王導忍不住問:那時,元規(庾亮字)的風度恐怕不得不略有減損吧?
王羲之卻不容置疑地回答:唯丘壑獨存。
這是很高的評價,王導也只能默然。問題是,王羲之他們極為看重的“丘壑”是什麼?為什麼只要心中存有“丘壑”就能風度不減,讓人不敢小看呢?
漂亮地活著 丘壑就是深山幽谷。
深山幽谷是隱居的地方。王羲之說庾亮的心中“丘壑獨存”,難道是說他有隱逸之心?
應該不是。
庾亮當然不會去做什麼隱士,他甚至也不會“大隱隱於朝”。所謂“唯丘壑獨存”,只不過是閒靜超脫的胸懷情趣依然故我而已。這倒是魏晉名士必需的情懷。就連那位名士皇帝司馬昱,也要把皇家園林看成深山幽谷。
這其實是一個悖論。
我們知道,魏晉是士族的時代,東晉尤其是。而所謂“士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