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變故,從太空歌劇開始,最南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是學習還是鍛鍊,都是一個乏善可陳不斷積累的過程,每一次的改變都微小不可察覺,但是等到時間跨度一長,再回首時就會發現變化是如此的明顯。

在鍾期生吃過了武逸仙的第九頓剩飯後,終於有了勇氣在第十頓吃屬於自己那一份,哪怕只能吃一點點,也是長足的進步。

“……那是慶朝亢禧三年的時候,贛省吉州城來了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他結義弟,鬥劣紳,建農社,很快就成了吉州城一霸……”

武逸仙的睡前故事也講到了年鑑前半部分當之無愧的主角——白清羽從蜀地逃離,來到發家之地的情節。

說實話,雖然武逸仙主觀上對於給小屁孩講故事是一百個不願意,不過他其實挺享受這個過程的,哪怕他向別人澆灌的不是自己的思想。

男人總是喜歡輸出些什麼的,不用小頭輸出,就該用大頭輸出了。

年幼的鐘期生本以為這樣歲月恬靜地日子會永遠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他足夠強大,可以忘卻過去的不堪。

但是這樣的日子不過小半年,到了1869年夏的時候,變故發生了——大順的黃河又一次氾濫奪淮了。

黃河氾濫屬實是一個老問題,可以說中華文明有多長,黃河引發的問題帶來的影響時間就有多長。

不過比起其他朝代來說,大順是足夠幸運的,有一個擁有超前意識的穿越者,同時還是一個領袖。

所以早在太宗李過時期,大順就已經全面引進了土豆、紅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並且大順皇室會有意識地進行優種選育工作。

其最值得稱道的成績就是到了李焰甲時期,大順的小麥畝產已經達到了150斤,這資料已經能和武逸仙故鄉世界一戰時期,擁有化肥的法國農業畝產量媲美了。

同時李過還建設性地深化了因為明中後期改稻為桑的政策,導致糧食產地事實性從江南轉移到兩湖的現狀,將兩湖徹底轉化成了帝國糧倉。

所以黃河氾濫對於大順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影響,不過是又多了幾十萬流民罷了,古時候哪個朝代洪災的時候沒幾十萬流民?只要兩湖安穩,糧食就有保障,國家就安穩。

餓死一批,發賣為奴一批,吸收進軍隊一批,二十年後人就又長回來了。

更何況現在還有洋人在南洋大建種植園,特別需要人力建設,與其被餓死,不如被髮賣到南洋去求活,可以說此時的大順人民到底是比過去的人幸運的。

好像是這樣的,但卻也不是那麼算的。

因為雖然兩淮不是糧食的主要產區,但它是現在大順的拳頭商品——布匹和絲綢的主產區,兩淮地區有著大量的桑園和織機作坊,每一天都在為大順提供海量的手工藝品。

而人是要吃飯的,原本沒洪災的時候,兩淮的糧食就近乎不能自給,需要依靠兩湖轉運了。

現在黃河一奪淮,連帶著負責中轉的運河也給堵塞,兩淮的糧食完全已經告急。

沒有吃的,別說繼續生產布匹了,人能不能撐過洪災都是問題。

毫無疑問,大順對於織機工人的剝削是殘酷的,和李焰甲一樣,每一位大商人向農戶們出借織機和原料,獲得商品後所需要付出的報酬不過是一年一兩匹布。

當然,比起其他地方給地主們種地,一年勞作下來沒法飽腹,甚至還要典兒賣女的佃戶來說,兩淮的半農半織農民家庭還算是富裕的,至少在災難初期他們是有一點點餘錢來購買遠高於市價的糧食的。

這種情況是傳統地主們兼大織機商人們的又一次狂歡,代表著他們可以藉著災難再一次收割從前他們沒能收割到的剩餘價值,順便還能低價得到一批土地。

但這不是李焰甲的狂歡,因為他的織機和地主們的織機雖然是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太后拿穩強國劇本

微微安若素

重生後魔尊追妻火葬場

甘草

[綜漫同人]異能是cosplay

加里頓

雅俗共枕

一言九個頂

春,與人宜

詩人不算命

金算盤

木木木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