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回 具疏上奏天子震怒 萬里傳旨也先狡辯(之二),禦寇群英錄,原野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鄺埜接得趙存孝訊息﹐急往家中趕來﹐于謙一進門就道︰“賢侄﹐一路辛苦了!”
鄺埜直截了當地問︰“胡清有回信否?”
乘雲﹑禤而立站起身來﹐抱拳見禮﹐乘雲道︰“大人﹐胡將軍書信在此。”雙手呈上胡清回書。鄺埜接了﹐急展開看時﹐道︰“好!龍公子……咦?這位少俠是……”
乘雲道︰“回稟大人﹐這位是禤而立﹐草民的兄弟﹐因此去路途遙遠﹐家姊不宜賓士﹐因此上由禤兄代勞。”
鄺埜看罷書信﹐道︰“好!正當如此。龍公子﹑禤少俠﹐兩位勞苦功高﹐暫且先回客棧向令姊報個平安﹐待老夫將此事奏報天子﹐日後再設宴款待兩位。”
乘雲﹑禤而立謙謝數句﹐將兵部信使腰牌交回于謙收了﹐便告辭出來﹐自回客棧去了。
卻說鄺埜﹑于謙二人在書房中商議一番﹐便整頓官服﹐乘轎往皇宮而去。
二人到午門下轎﹐步行進了承天門﹐有小太監前來相迎﹐鄺埜道︰“煩請公公通稟﹐兵部尚書鄺埜﹑左侍郎于謙求見陛下。”
小太監將二人引至養心殿外﹐道︰“少待。”入內通報去了。
不一會兒﹐小太監出來﹐道︰“陛下有旨﹐宣鄺埜﹑于謙進見。”
鄺﹑於二人連忙正正官帽﹐低了頭﹐躬著身﹐隨小太監進了養心殿。只見一個年青天子﹐坐在正中龍案後﹐身旁站著一個太監。那天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雙目有神﹐身著龍袍﹐果有君臨天下之威嚴。正是當今大明皇帝﹐宣宗長子朱祁鎮﹐即明英宗。英宗九歲登基﹐年號正統﹐頗有安邦定國之壯志。
鄺埜﹑于謙連忙跪下﹐行那君臣之禮﹐言道︰“臣鄺埜﹑于謙叩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英宗道︰“免禮﹐平身。”
“謝陛下!”
“兩位卿家﹐此時見朕﹐有何事上奏?”
“陛下﹐臣接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胡清密報﹐不敢自專﹐請陛下御裁。”言罷﹐雙手將自己所寫奏章連同胡清邊報﹐高舉過頂﹐英宗身旁太監便走來接了﹐呈與英宗御覽。
那太監乃英宗身旁親信﹐姓王名振﹐生得白淨面皮﹐為人奸詐﹐善察人意。那王振本為落弟秀才﹐略通經書﹐後於鄉中教授私塾﹐終不得意﹐於是自閹入宮﹐頗受宣宗喜愛﹐被授為東宮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鎮﹐時人稱為王伴伴。後宣宗駕崩﹐英宗繼位﹐便任王振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英宗私下稱之為先生。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公卿大臣無不懼怕其淫威﹐皆稱之為翁父﹐爭相攀附。
那司禮監乃皇宮中總管宦官事務﹐提督東廠﹐替皇帝掌管內外一切奏章檔案﹐代傳聖旨等事﹐乃至關重要之職。
英宗就龍案上覽畢奏章﹐怒道︰“那瓦剌每年受朕各種豐厚賞賜﹐朕多年不曾虧待過他﹐竟敢如此大膽﹐犯我大明疆界?鄺埜﹑于謙﹐此事可查有實證?”
“啟奏陛下﹐臣接邊報後﹐為恐所報不實﹐已然派專使前往查證﹐胡清所奏不虛。”鄺埜回道。
英宗道︰“王公公﹐今年瓦剌可曾朝貢?”
王振道︰“皇上﹐去年瓦剌一共朝貢三次﹐皇上皆頒旨按人頭優厚賞賜了。今年瓦剌朝貢一次﹐一如往例﹐按人頭給散賞賜。”
“王公公﹐你去召禮部尚書胡濙前來見駕。”
王振躬身應了﹐自去宣旨。
英宗呷了口茶﹐臉色稍霽﹐道︰“兩位卿家﹐依你等所見﹐此事當如何處置?”
鄺埜道︰“陛下﹐那瓦剌日漸壯大﹐也先雄略過人﹐時有復圖中原之心﹐不可不防。”
英宗不屑地道︰“我大明兵強馬壯﹐成祖六度北伐﹐皆凱旋而歸﹐也先怎敢與朕相抗?”
“陛下﹐雖則也先難與我大明相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