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流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化解,迷茫大明,塞外流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土木堡一役,英宗朱祁鎮率京師三大營親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遭瓦剌軍圍攻,全軍潰敗,以致英宗被俘,英國公張輔以及數十位高階武將陣亡,二十萬大軍被殺的血流漂杵,這不僅是大明的奇恥大辱,被殺的數萬士卒亦多有家眷親屬在京師。
一直以來,于謙皆因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而倍受尊崇,在民間聲望極高,如今突然傳出于謙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自然是引的爭論不休,不過,很快土木堡一役的疑點便逐一傳了出來。
首先就是大軍缺糧的問題,英宗率京師三大營北伐,行軍路線是從北京至宣府,沿途不算府縣的糧倉,僅是大型軍倉就有七個之多,即便是倉促北伐,亦不存在斷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土木堡兵敗之後,在於謙的指揮下,這七大糧倉的糧食卻迅速的轉運回京師。
其二,土木堡之圍,何以大同、宣府兩大駐有重兵的重鎮卻按兵不動,這天下還有比救駕更大的事情?
其三,兵敗之後,見死不救的邊鎮武將,調撥糧草不力的兵部官員何以都未被懲處?有些反而還加官進爵?
最後,揹負土木堡之敗罪名的太監王振,可說是其罪通天,可為何飽受六年冷宮的英宗在復辟之後,要為王振招魂以葬,贈諡立像,補賜遺失的賜經賜諭,恩隆異常?反而處死了立有大功的于謙?
這一個個疑點傳揚開來,原本認為是謠傳,是無稽之談的人也變的將信將疑,因為列出的這些個疑點都是事實,令人不懷疑都不行,之前是沒人敢往這方面想。而且也不敢妄加議論,畢竟事關皇室的臉面,京師的勳臣死傷亦是相當大,怕招惹事非,如今有人四處散播,而且也事隔多年。一眾士紳百姓也就無所顧忌了,京師內外隨處都能聽到對此事的議論。
反響最激烈的自然是京師的勳貴,土木堡一役,京師勳貴以及精銳子弟傷亡殆盡,一聽這事背後竟然還有如此大的一個陰謀,登時就群情激奮,紛紛奔走相告,相互聯絡,就連不平素不關心政事的逍遙勳貴亦是勁頭十足。嚷嚷著要為冤死的祖父輩們討一個說法。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信心十足的文官們立時便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誰也沒料到京師勳臣居然會將這等陳年舊事翻了出來,而且以此為突破口來攻訐文官,尤為可惡的是,這等七八十年前的舊事,他們就想辯駁,也不是張口就能駁斥的了的。這的細細的查詢當年的資料。
內閣值房,李時放下手中的奏疏。輕嘆了一聲,又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這才喚道:“來人。”待的中門外中書躬身而入,他才問道:“如今是何時辰?”
“回相爺,眼下剛過申時。”
李時微微點了點頭,這才道:“去將翟閣老、方閣老請來。”
待的中書退出。他不僅又拿起那份奏疏,仔細的逐個的看著末尾密密麻麻附著的簽名,這些人都是京師的勳臣,基本上都有至親亡於土木堡一役,看著這一長串名字。他不由有些心驚肉跳。
翟鑾、方獻夫二人來的很快,有關土木堡之敗乃是以于謙為首的文官集團一次有預謀的策劃早已傳的沸沸揚揚,兩人豈能不知?自然也清楚李時找他們是為商議此事,這事二人都想過,確實棘手,因為這中間夾雜著一個英宗,牽扯到皇室的聲譽和臉面,便是辯駁亦要小心謹慎,否則必遭攻訐。
二人憂心忡忡的進了內閣值房,見禮之後,李時也無心寒暄,伸手讓座之後,便從案上取過那份奏摺,道:“定國公徐廷德與京師一眾勳臣聯名上書,懇祈剝奪於少保的諡號,抄沒其子孫家產,誅其九族,這是他們上的摺子,二位先看看。”
一聽這話,翟鑾、方獻夫不由對視了一眼,這些勳貴們想做什麼?剝奪諡號也就罷了,誅殺九族,可不是鬧著玩的,數十年過去了,於少保一脈如今早已開枝散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