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白蓮社,老僧修個佛,不以道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平真君第十一年五月。

遠在漠南的拓跋晃,忽然收到來自朝廷的急召,命他回到洛陽。不過這一次不同的就是金池,決定不陪他一起返回洛陽。

“高僧這次果真不陪同孤王一起回到洛陽嗎?”

今是聽到了對方的詢問,只道:“不久之前,我收到訊息,寇天師已經在靜輪天宮裡頭飛昇。也該是我店房北魏重興沙門的時候了。所以說,還望殿下受老衲此次不能奉陪了。”

拓跋晃不解的問道:“那麼,高僧陪我一同返回洛陽,豈不是更利於宣傳佛教經典?洛陽乃是如今北地的都城。在北地洛陽城中宣傳佛法,廣度眾生,我相信定然會事半功倍的。”

金池搖了搖頭,拓跋晃見狀,也只得嘆息,還想在出口挽留,但是清池已不給他機會,化作點點金光離開了原地!

金池離開之後,拓跋晃在原地發現一張紙條,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心中無事便無閒,氣若閒定便是福。臥龍潛淵等風來,一遇雷霆氣騰躍。

其實,金池想要遊歷各地是其一,其二的原因便是他雖然比不上道家高人那般可以看氣運,但是憑藉著他所修煉的天眼,也可以清晰的知道,他頭上的那條龍氣說顯化的真行,此時已經被許多的烏雲所蓋住。

若是金池猜的不差,只怕這拓跋晃此次一旦趕往洛陽,便是有性命之險!他留下這張紙條,也是為了提醒太子拓跋晃,千萬不要太過於執著,心靜之時自然有福到來。他這次的劫難,金池看來雖然有風險,但是那條龍卻無魚,若是可以一直潛藏著,等到雲開霧散,自然一躍沖天,成為真龍。

金池並沒有繼續留在北地,而是一個轉身趕到南方而去,此時的南方不同於北方滅佛運動,南方更提倡三教共榮,他也有更好的餘地可以繼續遊歷。

當然,所謂的遊歷,自然不是如同後世當中的驢友一般漫無目的的旅行,而是一面帶著積累外公的目的,一面趕往各地名山大川當中遊跡!

自那日起,金池便四處遊蕩,居無定所,時而在名山大川之中,時而又在街尾鬧巷裡頭。若是遇到一些貧苦疾病者,倒也施捨一二藥物,又因為金池,在這一過程中立下了閉口禪的誓言,所以說,無論人家如何詢問他,他也只輕輕一笑,然後搖頭三下,便繼續趕著自己的路。

漸漸的,南方地區人人都稱有一個搖頭和尚,據傳說有神通法力,可以活死人醫白骨,而且這個謠言倒是越傳越旺盛,惹得無數人都紛紛出重金打賞金池的訊息,無論是家中有病患,還是想要招財進寶都在找金池。而那些偶然間遇到金池的人,都紛紛傳說金池身上有什麼佛光顯化之類的傳言,惹得連金池有時候自己聽到這樣的話都無奈的搖頭大笑。

然而,金池此時正站在一座高山面前,後世唐代有詩仙李太白曾誇耀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障凌蒼蒼。

只見此時的山川翠秀,又有一團團白霧籠罩煙雲,風景十分秀美,地脈又隆起數丈乃是極為難得一見的靈山福地,修煉所在。

金池漫步在廬山之間,滿眼望去,皆是後世難得一見的風光之景色,行至半山腰處,只見一座禪廟正在山林之中,不時,還有一陣陣敲鐘之聲傳入金池的耳裡。

此次他趕往廬山,為的就是拜訪此地的東林寺裡面的慧遠禪師,這位禪師道行高超,正是昔日陸修靜的至交好友之一。

他在此地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張東林,社裡面結成一個社團,號為白蓮社。專修西方阿彌陀的淨土法,正是後來淨土宗的源頭,當然,在後世的時候,也有號為白蓮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不是王爺

來鳳山下賣撒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