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賭鬥,老僧修個佛,不以道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天之後,金池隨意編造了幾個理由,與拓跋晃說自己要出去一番,短則幾日,長則幾年。

拓跋晃雖然想留著金池,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所以說面對金池的告辭,也只是不捨得對他說道:“高僧可一定要回來啊,孤王若失了高僧,便猶如是失去臂膀一廢人!況且,皇兒還需高聲教導。”

金池聽到之後,點了點頭,寬慰拓跋晃:“殿下放心,此次乃是我自己有私事,所以說才想要與你告假,等到那些私事都完了之後,自然會回來的。”

拓跋晃聽後,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金池也只是客套一番,而後便化作一道飛虹,徑直離開了太子府。

眨眼睛到達了北魏與南陳邊界的一處山上,此時早已有兩道身影站在山頂之上,一位是金池,前不久才見過的寇謙之天使,另一位不用說近視也能猜出正是南方天師道的祭酒陸修靜天師。

陸修靜外表不過六十左右,身上穿著也頗為樸素,看起來倒不像是因為道士,反而有一點儒家的感覺。

寇謙之見金池趕來,於是乎笑著對陸修靜介紹道:“這位乃是金池長老,是我最近才結交的道友。法力神通不在你我之下呀,此次前往秦始皇古陵,我特地請他助拳,還請道友還不要見怪!”

陸修靜聞說此言,先是一奇,只因他雖身處南宋,但卻也知道北魏滅佛的氣焰十分昌盛,未曾想寇謙之竟然還私下結交了這樣一位和尚,與北魏不同的便是,南宋的信仰則偏為三教共融!

南宋的皇帝並沒有如同北魏武帝一般一味推崇某一宗教,反而是提倡三教共榮,對於三方勢力也各自根據國家發展從而逐一扶持,導致三家並沒有出現某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是處在平衡的狀態之下。

而陸修靜本人也是頗為對於其他兩教的經典研究造詣頗深,曾結交過佛教和儒家的高人,最為至交的便是廬山的東林寺住持慧遠禪師,這位禪師乃是淨土宗的創始人,在佛門當中地位頗重,而另一位大儒則是名動後世的五柳先生陶淵明。

當年,慧遠禪師隱居廬山,創立白蓮社,一心研究佛法,曾對著寺廟門口的虎溪立誓言道:“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後來,陸修靜與陶淵明聯袂前來拜訪慧遠禪師,三人談玄論道,頗為投切,結為至交好友。

之後,陶淵明與陸修靜二人向慧遠禪師告辭。禪師久居山中久不見道德之士,因為陶淵明與陸進修聊的頗為投切,一時間侃侃而談,非要送他們出寺廟門口,不料路上邊談笑風生邊走路,等到聽聞山間一道虎嘯聲傳來之後,陡然間發現自己早已過了那虎溪橋,於是乎,三人只得聯袂一笑,並從此留為佳話。

“貧僧來晚了,讓兩位道友好等,實在是罪過罪過。”

陸修靜道:“不晚不晚,貧道二人也才剛到罷了。我早就聽聞大師之名,恨平生未曾見面,今日一見,果然是得道的羅漢真神!”

金池聞言一愣,自己自從當年鳩摩羅什講道之時,曾來過東土之外便不大出山,這陸修靜說聽過自己的名頭,只怕也是客套。

不料,那陸修靜似乎看出金池的想法,說道:“我與白蓮社的慧遠大師交好曾入廬山東林寺小住幾日。有一次正巧遇見法顯大師前來與慧遠禪師論道,從他口中聽聞過羅漢的大名啊,知曉你二人前往西天極樂淨土求取戒律之時,多經坎坷,著實不易。此番誠心,世上罕見。”

原來陸修靜是從法顯的口中得知自己怪不得了,三人又各自談笑幾句,寇謙之提議道:“咱們三人不妨來玩個耍子,如何?”

金池問道:“怎個耍子?還請道友細說。”那一邊的陸修靜也看向寇謙之。

只聽寇謙之道:“這裡距離那秦始皇陵上有幾千里路途,咱們不妨便施展起飛遁之術,看看誰能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不是王爺

來鳳山下賣撒撇